乡村振兴的罗源实践——研学旅行与乡村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罗源县,别号罗川,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幅员面积1187平方公里,辖6镇5乡,189个村、12个村居,户籍总人口26.4万,其中畲族人口2.1万,占总人口的8.1%,是福建省畲族主要聚居地和老区县之一,被国务院认定为享受原中央苏区政策待遇县。
2019年以来,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与创新实践中,罗源县审视自然人文优质资源相对缺乏的诸多困境,把研学旅行作为实施乡村振兴的一大突破口,探索和实践文旅融合的乡村发展模式,推动“研学旅行”与“乡村经济”共同发展,闯出了一条群众增收和加快乡村经济发展崭新的路子。
一、谋划开启研学旅行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做好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指明了总方向,提供了大遵循。而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只有产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带来农村经济的持续繁荣。
2019年以来,罗源县委、县政府瞄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研学旅行市场需求,打破以往以“郊游”为主或封闭式教育的传统研学模式,因地制宜地统筹规划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和美丽乡村建设新成果,采用“政府+企业+学校”的模式,由县政府牵头,整合资源,将西兰乡闲置场地及利用周边56亩园地开辟成融自然科普教育、生命体验教育、文化传承教育于一体的旅行营地,建立了罗源首个中小学生研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同时与滨海新城海洋世界、松山镇吕洞梨园、凤山镇松泽园等18个研学点合作,围绕学生兴趣,尝试开设了自然教育、畲家福地、农耕体验、红色文化、军事训练等五大板块几十门课程,把课堂搬到大自然中,将研学课堂延伸至乡村。这种模式,既提高了研学旅行活动的互动性、实践性和教育性,又避免了“只学不旅”“只旅不学”的现象。
2019年3月底,基地成立后,很快在教育系统、学生和家长中产生强烈的反响,一批又一批的中小学生远足乡村,他们观村庄、学刺绣、摘茶果、跳畲舞、打糍粑、磨豆腐、摄风光,开展穿一次红军装、听一个红军故事、走一次红军路、做一次农活、览一次“红绿”景点、上一堂国学课、拟定一份社会实践报告等主要教学内容,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底蕴让师生们乐不思归。开放、接地气的研学模式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罗源,促进了研学旅行市场的升温。
仅2019年4月至6月,就有1万多名罗源县及周边县区的学子深入乡村开展研学游。他们的到来,让一度古朴优美的山乡村寨渐渐火爆起来,让一些优秀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