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更加壮美的丰收画卷

2020-09-22 08:34:47  来源:人民日报

  朱隽

  克服不利影响,农业稳产、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抗风险能力的全面提升

  我国的粮食生产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明显,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换日益加速,从“积累量”向“提升质”的跨越渐入佳境

  又是一年秋分时,又是一个丰收节。在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落实好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在全社会形成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金秋时节,东北的大豆由青变黄,江南的稻穗愈发饱满,华北的苹果熟了,西北的牛羊壮了……大地用收获来回馈农民一年辛苦的劳作,丰收的喜悦洋溢在亿万农民的脸上。金秋收获时刻,我们再次迎来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个礼赞丰收的节日里,和亿万农民一道共庆丰年,共享五谷丰登的美好。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丰收节里谈丰收,首先就要谈粮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可喜的是,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十七连丰”;早稻产量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态势。作为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秋粮播种面积增加,作物长势良好。粮食连年丰收,农业根基稳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丰收节里谈丰收,深感今年的好收成来之不易。今年以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连续经历了干旱、“倒春寒”、病虫害、洪涝、台风等多个关口。克服不利影响,农业稳产、农民增收,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抗风险能力的全面提升。立足抗灾夺丰收,我们迈过了一个又一个沟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国际农产品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依然保持供给充裕、价格稳定,真正做到了“任凭风浪起,我有压舱石”。牢牢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我们面对各种风险挑战时才能更加无惧,应对起来才能更加从容。

  连年丰收体现着粮食生产的政策支持体系越来越完善。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近年来,支持“三农”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供给不断加强。农业补贴主要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产能提升,农机购置补贴重点向粮食作物倾斜,对小麦、水稻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大豆实行生产者补贴,对产粮大县实施奖励政策。这不仅有力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也大幅提升了我国粮食供给保障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丰收节里谈丰收,深感连年丰收离不开广大种粮人的努力和奋斗,要向千千万万的农民致敬。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文明源远流长的农业大国里,正是有了千千万万农民的辛勤耕耘,才让全国人民吃饱饭、吃好饭,才创造了以占世界9%的耕地、6.4%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人口的奇迹。未来,要立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大力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彰显乡村价值,增强农民的荣誉感、自豪感,全面汇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当前,农业快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我国的粮食生产从“有没有”向“好不好”的转变愈加明显,从“旧动能”向“新动能”的转换日益加速,从“积累量”向“提升质”的跨越渐入佳境,这幅壮美的丰收画卷越来越斑斓多彩,成色越来越足。

  《人民日报》(2020年09月22日第05版)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