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非公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新新”向党㉓丨春伦集团党委从践行“三不忘”到助力实现乡村振兴
编者按
为解答两新党建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聚焦两新党建领域难题破解的成功案例,福州市委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福州市两新组织党建促进会、三盛集团有限公司、福州新闻网联合推出“‘新新’向党——福州市两新党建典型范例巡礼”系列宣传活动。大家可通过福州新闻网网站首页、福州新闻网官方微信微博、今日头条、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户外广告屏、东部办公区融媒体智慧屏等多种渠道观看图、文、视频,也可通过长按海报图片,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查看相关报道。
今天推出:春伦集团党委“如何发挥非公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的典型范例,敬请关注!
核心提示
新时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春伦集团紧紧抓住“三不忘”,即不忘农民、不忘农业、不忘农村,帮助农民致富、促进产业发展、建设丽乡村,并培养了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企业背景
福建春伦集团成立于1985年,致力于福州茉莉花茶的研究、开发、保护和传承。目前,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5万平方米厂房,先进的茶叶、茶多酚萃取生产线以及销售网络,产品主要包括“春伦”牌福州茉莉花茶、绿茶、铁观音、大红袍、红茶、白茶、茶饮料、秒泡茶以及高、中档礼品茶及茶食品等,年销售量在330万公斤以上。集团拥有800亩的生态旅游观光园和7000亩的春伦茉莉花生态种植基地,在省内多处建立了42000多亩的绿色茶园基地。春伦集团入选中国茶业行业百强企业,“春伦”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2017年春伦茉莉花茶成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用茶。
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04年,2009年升格为党委,下设6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18人。集团党委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被福建省委授予“福建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2014年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傅天龙被评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2018年8月,福州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在春伦集团揭牌成立。集团先后获得“福建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破题案例
福建春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傅天龙出身农村,18岁就远离家乡到天津、山东等地推销茶叶,从一挑茶担到今天800亩的生态旅游观光园、7000亩的春伦茉莉花生态种植基地以及42000多亩的绿色茶园基地,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但他始终不忘党的培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农村工作作为终身的使命,毕生践行不忘农民、不忘农业、不忘农村的“三不忘”思想,组织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对企村结合工作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为促进农民增收、振兴乡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上级党委的充分肯定。2017年10月,春伦集团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
不忘农民 帮助农民致富
乡村振兴,农民生活富裕是根本。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必须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全面发展。
扶贫先扶志。春伦集团党委从思想上引导农民积极脱下“贫困帽”,引导他们理解“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含义,让每一位贫困户都提振精神,创造新生活,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让贫困户真正从根上脱贫。集团党委帮助村组织理清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发展新型农业。在永泰坂程村等地尝试实施公益捐款加生产带动、合作开发的综合方式,引导农民种植茉莉花,并由集团直接向农民收购茉莉花,每斤茉莉花由原来8元左右的收购价提高到26元左右,仅此一项,每年每亩农民至少增收1.5万元。2015年,公司在永泰给当地工人累计发放工资800万元左右。
春伦集团党委还积极发挥党建工作的优势,有意识地通过经济与党建双推进、双扶持的方式,把企业以党建促经济发展的经验移植到乡村振兴的具体工作中去。集团党委坚持对农村茶农的帮助以传授技能为主,专门派专家到罗源指导组建茶叶合作社,传授现代化管理经营理念,组织免费技能培训班,对茶农进行培训,还深入茶山,在茶林中进行技术指导,让茶农掌握科学种茶、采茶技术,保障茶叶质量。
2012年以来,春伦集团党委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4年,春伦集团获得“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获得“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荣誉称号。2018年7月,福州市委两新工委依托春伦集团党委成立了福州乡村振兴培训实践中心,为农村本土人才、乡村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其他从事乡村事业的各类人才提供实践培训新基地。一年来,已先后承办“福州第五批市派驻村任职干部工作总结交流学习班”“仓山区新一届村(居)委会主任培训班”“2018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全省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三期培训示范班”“‘一懂两爱’专职村务工作者岗前培训班”等相关培训,为乡村振兴输送人才。
不忘农业 促进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支撑。只有做好乡村的产业发展才能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10年前,罗源县的部分村民就开始开荒垦地种茶,种茶初期也的确给当地的村民带了一些利益。但这种村民“散户”种茶模式,在追逐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种植茶叶面积盲目扩大,管理技术跟不上,病虫害泛滥时又带来农残乱象。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茶叶品质的下降,并最终造成茶叶价格下跌、茶叶滞销。2012年,春伦集团党委经过多番考察,在罗源建起了茶叶扶贫基地,并根据实际情况,在基地内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标准”的模式,致力于茶叶的标准化生产与深加工。茶叶扶贫基地还对茶园进行生态化改造,输出肥料、绿色药品,让茶农按规范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茶青品质。这些措施彻底解决了农残乱象及茶叶品质低等问题,使得茶叶扶贫基地成了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项目高效安全生态茶园建设试验示范基地。
集团与茶叶基地农户签订生产和供销合同,要求茶农按照企业工艺标准进行生产,保证茶叶质量。对于签约农户的茶青按等级全部收购,每个等级的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出0.3元至0.5元。茶产业生产模式的改变,保障了茶农的基本利益,不少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返乡开始种茶。根据茶叶基地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当地已有2千多户村民重新回到茶叶种植行业,带动了周边1万3千亩茶园的建设。
茶叶扶贫基地采取直接在茶叶产原地投资设厂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罗源周边所有茶叶的制茶生产,提高茶叶的整体效益,还吸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创造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当地收入。2012年,罗源县中房村成立集团旗下子公司——罗源生春源茶叶有限责任公司。随后,公司制茶车间3条传统茶生产线和1条速溶茶生产线投产,每天可接受处理茶青65吨。光是这一个公司车间,就可为当地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集团党委从茶叶种植、茶叶采摘到茶叶生产,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发展。跟以往相比,现在罗源中房村、叠石村每亩茶园可增收2000至3000元。
不忘农村 建设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因此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要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守住生态保护“红线”,让生态好起来、环境靓起来、乡村美起来,着力呈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田园风光、美丽画卷。
好山好水出好茶。为了使山更美、水更清、茶更香,集团党委引进院士工作站,进行土壤生态保护,解决因使用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等农资产品,造成土壤板结严重和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经院士工作站研究,集团党委在茶园行间合理栽培适宜的豆科作物品种,充分发挥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以及豆、茶的互惠共生作用,从而达到抑杂草、保水分、肥土地、节化肥、调地温、减虫害的作用,做到绝对的环保,增加传统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最终建成绿色有机茶园,改善茶叶品质。
芬芳茉莉,是春伦茗茶之韵。春伦集团党委不仅把茉莉花作为经济作物,而且把茉莉花种植基地发展为观光农业,建设美丽乡村。2012年,春伦集团在永泰县梧桐镇春光、白杜、光荣、坂埕等村流转土地1000多亩,广种茉莉花,带动600户村民脱贫增收。春伦集团还连续三年在春光村开办茉莉花开采节,邀请众多国内外游客来参加和体验福州茉莉花的采摘。每年的茉莉花开采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特色。
2015年,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被评为“美丽乡村”省级示范村,被评为AAA景区。2018年,白杜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示范精品村。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期间,永泰县乡村休闲度假游共吸引游客约18万人次,梧桐镇春光村、白杜村等乡村旅游景区(点)成为热门。
如今,春光村风光无限,“土墙木扇青瓦屋,门前一田茉莉花”,成片的茉莉花园在花开季节清香四溢,村里还修建了古榕道等观光景点,结合180余亩的春伦茉莉花种植基地和茉莉花体验旅游配套设施,开设农家乐。每年3月-10月为茉莉花田养护及茉莉花采摘时节,能带动本村及周边村近150户富余劳动力增收,户均增收约1.6万元。
“花田醉马,诗源白杜”。在永泰白杜村,春伦集团建设的80亩茉莉花基地,为白杜村展开了一幅秀美画卷:一条1.2公里长的茉莉花步道,古朴的老宅分立两旁,竹篱笆围拢着青梅树林,路边流水潺潺,茉莉花丛随微风摇动。原只是单纯的采花制茶,现在依托茉莉花每年5月至9月的采摘高峰期,村里计划利用闲置的房屋,打造茉莉花烘焙房,供游客体验茉莉花茶制作流程,即将成为白杜新亮点。
案例点评
当前新时代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春伦集团党委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企业的重大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不忘农民、不忘农业、不忘农村,到爱农民、爱农业、爱农村,再到为农民、为农业、为农村,践行了初心使命,担当了企业责任,既实现了企业家的理想,又为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给我们带来深刻的启示:企业在发展的同时,要不忘奉献,不忘党恩,自觉担当社会责任,为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力量。在助力乡村振兴过程中,企业不仅要结合自身实际,也要切合农民、农业、农村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使助力乡村取得真正实效,促进企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实现双赢。(作者:谢逸溪 饶美莲/文 杨丹艳/编导 俞建强/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