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下洋村弘扬革命文化,大力发展茶产业

2025-04-15 07:51:58  来源:福州日报

红韵沁乡土 绿业富山村

——连江下洋村弘扬革命文化,大力发展茶产业

连江下洋村弘扬革命文化,大力发展茶产业连江县长龙中心小学学生在下洋村红色文化礼堂内了解革命英雄事迹。记者 林双伟 摄

“梁仁钦是连江县第一任团县委书记,28岁时他用生命在闽东大地写下‘抗日救国’的不朽誓言……”3日,连江县长龙中心小学师生走进革命老区村长龙镇下洋村开展祭英烈活动,在红色文化礼堂内,下洋村党总支部书记陈浩将梁仁钦烈士的英雄事迹娓娓道来。

2022年,下洋村获得中央组织部批准,成为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以此为契机,下洋村以红色文化为内涵,以绿色资源为底色,走出一条“以红铸魂、以绿生金”的发展之路。

铭记先烈 传承革命基因

在下洋村红色礼堂,一幅幅历史图片诉说过往、一段段英雄事迹震撼人心,长龙中心小学的师生们驻足凝视,感受革命先烈们为人民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

下洋村曾是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首任共青团连江县委书记梁仁钦出生于此,他自小受爱国教育启蒙,在校期间阅读进步书刊,接受革命思想,投身学生运动,于1928年6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

1931年3月,共青团连江县委成立,梁仁钦当选首任团县委书记。1932年6月,杨而菖领导的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成立,梁仁钦又成为首批20多名队员之一,打土豪、分田地、惩捐丁、清叛徒,不断壮大工农武装力量。

自梁仁钦参加革命后,下洋村就成为开展革命运动的重要联络点。1941年,以梁仁钦为首的120多名热血青年在九使庙前成立连江县第一支抗日游击队,先后与日伪军激战20余次,谱写一段不朽的革命传奇。

干群同心 讲好红色故事

保护、用好红色文化遗存,既是时代之呼,又是人民所吁,对此下洋村同样不遗余力。

据陈浩介绍,近年来,下洋村依托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对梁仁钦故居进行保护性修缮,并成立全县首个红色文化研究会——梁仁钦红色文化研究会。研究会研究发掘红色文化遗存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充分发挥红色文化遗存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

去年,在市、县老区办的支持下,下洋村获得梁仁钦烈士故居修缮补助35万元。下洋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门窗、消防水电等设施,并计划对旧址重新布展,以更好地讲好红色故事。

不仅如此,下洋村党总支以市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创建为契机,动员乡贤集资500万元,将村内一处荒废鱼塘打造成集红色文化、休闲观景、健身娱乐、教育宣传、生态保护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公园,设立梁仁钦烈士花岗石遗像,铭记先辈功绩。

“以前这里杂草丛生、土路泥泞,如今健身设施、游乐设施一应俱全,不仅让我们更好地感受红色文化氛围,也为日常休闲娱乐提供新去处!”下洋村村民陈伟点赞道。

如今,下洋村既是村民追忆历史、留住乡愁的精神家园,也是连江县党史党性教育基地。今年清明前后,各级党组织和中小学校纷纷到此开展红色主题教育、研学活动,踏寻先辈足迹,聆听红色故事,接受红色精神洗礼。

绿叶生金 托起致富梦想

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质朴勤劳的下洋人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活力与风采。

14日一大早,长龙新村茶农蓝美香就来到茶山,只见她腰系竹篓,手指翻飞,将春日的馈赠收入篓中。在她身后,层层叠叠的茶园美如画卷,漫山遍野的茶树随着山势绵延起伏,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家门口采摘春茶,日赚180元,顾家挣钱两不误!”蓝美香笑着说道。

“以‘红’促‘绿’、以‘绿’衬‘红’,是下洋村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陈浩表示,茶产业是下洋村的特色优势产业,拥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全村3500亩茶园生出“金叶子”,年产值达3000万元。

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村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下洋村鼓励茶企吸纳村民资金入股、优价收购村民茶青、提供务工机会。同时,扶持家庭农场、茶厂,开展茶农、茶艺师技能培训,带动全村500多人投身茶产业。

下一步,下洋村将持续发挥老区红色资源优势、山水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红色文化遗存保护传承利用新路径,构建“红色教育+特色农业+茶旅体验”产业体系,打造闽东革命老区振兴示范样板。(记者 傅亦静 叶欣童 通讯员 蔡云辉/文 林双伟/摄)

【责任编辑:吴颖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