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透堡盘活荒山 发展特色生态有机茶产业

2025-04-05 08:30:19  来源:福州日报

连江透堡盘活荒山 发展特色生态有机茶产业馆读村白茶种植基地内,茶农采摘春茶。(连融媒供图)

年年茶相似,岁岁香不同。阳春时节,连江透堡镇馆读村白茶种植基地绿意勃发,茶园里一株株茶树尽情吐绿,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茶香。

“这里真是大变样!过去一把锄头两条腿,脸朝泥土背朝天,大家都不愿意在土里刨食;现在不一样了,交通好了,茶产业火了,机械化除草和耕田解放了双手。”每每路过茶园,看着从荒山复垦到茶香飘飘,馆读村不少村民总会发出惊叹。

从“有地无人种”到农机满地跑,透堡当地采取“公司+农科院+农户”模式,发展特色生态有机茶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

因地制宜

“唤醒”沉睡茶园

走进馆读村白茶种植基地,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芽。腰挎竹篓的采茶工穿梭其间,只见她们指尖如蝶翻飞,娴熟地采摘今春第一捧嫩芽。

作为白茶种植基地落成后的首个采摘季,这里涌动着勃勃生机。每天都有二三十名工人辛勤采收,直至清明后。

据透堡镇党委书记郑成锋介绍,这片茶园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地理位置偏远、海拔落差大、交通不便、疏于管理等诸多因素制约,一度荒废。

“好山好水产好茶,馆读村冬暖夏长、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加上当地制茶历史悠久,应该将这笔沉睡的资产激活。”透堡镇与馆读村干部认为,当前茶叶市场行情看好,可打造具有连江区域特色的白茶优质产品,开展帮扶,实现群众稳定增收。

在当地政府号召下,福建省鹤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黄崇灿迅速响应,开始盘活荒废的茶园,将其改造为标准化茶叶种植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茶制作产业。

“我们前期调研发现,这里的土壤不但适合种茶,且所产茶叶品质优、上市早,应该会有不错的销路。”黄崇灿告诉记者,他的父辈曾在这片土地上种植茶叶,这让他对这个地方“有着极大的眷恋和期待”。

借智借势

实现品牌突围

据介绍,馆读村白茶种植基地的茶树是在2022年种下的,主要种植有优质大白、梅占、金牡丹等品种,无性良种种植率达100%,上午采摘的茶叶,下午便会由专车送到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加工车间,加工成优质茶产品。

“强基筑本才能打造出硬核实力。为此,我们从生产种植、加工工艺、产地环境、茶树品种、产品品质等方面进行规范。”鹤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秀琴告诉记者,在馆读白茶基地建起来的当年,公司便与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合作,建立鹤冕(连江)现代农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推广集成创新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和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通过标准化种植管理和现代制茶工艺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以此打造透堡白茶产业品牌。

“透堡镇制作的白茶和红茶都很有特色,也很有前景,不仅可以走多元化经营道路,还可通过种植黄化、紫化茶叶品种来打造生态观光茶园,走茶文旅融合道路大有可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园生态栽培博士王峰说,他对透堡茶产业发展充满期待。

延伸链条

带动群众致富

入春以来,朱秀琴习惯每天去山上转悠几圈,看着茶树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仿佛看到了来年的好收成。“现在采摘面积达到了287亩,未来将扩大至500亩,今年将建起茶叶加工厂,还将申请打造绿色生态茶园。”看着漫山遍野的茶树,朱秀琴满心欢喜地说道。

老茶园的复兴,不仅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基地离家不到4公里,我们姐妹几个结伴一大早就来采摘,一天能赚200多元,辛苦也值得。”56岁的馆读村民刘阿姨说,她对“家门口”的事业很满意。

“下一步,我们计划打造集白茶产业示范、科普教育、产茶制茶、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转化能力,让老茶园焕发新活力。”面对未来,朱秀琴信心满满地说。

郑成锋告诉记者,接下来,将以“透堡白茶”为切口,凭借差异化发展战略,通过科技赋能、标准引领、“三茶”统筹,逐步实现从“先发优势”向“持续领鲜”转变,不断构建起品质壁垒,让茶香飘得更远;同时,开展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斗茶品茗等多样推介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实现茶文旅融合。(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吴丹)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