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江北岸春耕忙:机械育秧降成本 稻菜轮作促丰收
村民忙着采收莴苣。(连融媒供图)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三月春暖,地处连江县敖江北岸的敖江镇,铺展出一幅幅生机盎然的农忙画卷。当地采用机械化育秧,按下春耕备耕“加速键”。另一边,在“稻菜轮作”模式下,莴苣成片成片,长势喜人,丰收的喜悦写在种植户脸上。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健壮的秧苗是水稻高产的基础。记者近日走进敖江镇幕浦村利佳农机专业合作社看到,一条机械化育秧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分工作业。经过铺土、播种、覆土、淋水等工序,一个个标准育秧盘快速制成。“通过机械化,1小时可以制作800个育秧盘,能够满足50亩田地的种植需求。”合作社负责人余秀俊说。
育秧盘完成后,工人们将其整齐叠放,并移至不远处的温室大棚内,盖上黑色薄膜,等秧苗长到1厘米至2厘米即可入田摆秧。今年,合作社计划育秧约4500亩,品种以“泰优398”为主。
“机械化育秧相较传统育秧方式能够提早15天,出苗率提高8%至10%,育秧能力提高10倍以上,育秧成本下降10%至15%,而且节省不少人工开支,出苗整齐便于管理。”提及机械化设备助力春耕,余秀俊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有了这15天的提前量,我们的早稻能够提前播种、插秧、收割,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价格,也为晚稻种植赢得时间。”余秀俊说,机械化育秧搭配温室大棚,能为种子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提高秧苗品质,保障增产增收。
当下既是春耕备耕时节,也是春收的关键时期。清晨,在幕浦村莴苣地里,数十名农民熟练地劳作,割菜、码放、打捆、装车。
种植大户季台添今年种植莴苣100余亩,选用的是东方红、永安红等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质品种,100天即可收成,平均每根长度为50厘米至60厘米,亩产可达4500公斤。
“采收一般从晚上10点持续到日出,因为此时莴苣的水分含量较高,口感更加脆嫩。每次采收3.4万公斤至5.4万公斤,然后立即发往广东、上海、江西等全国各地农贸市场。”季台添说。
这片采用“稻菜轮作”模式的农田,每年3月播种水稻,10月轮种莴苣,实现一地多收,让冬闲田变为致富田。
今年,连江县计划播种水稻、大豆、马铃薯等粮食作物10.86万亩,其中水稻6.58万亩。下一步,连江将积极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做好农技指导、政策宣传、督导检查等工作,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季、一年多收”,不断激发农业发展活力。(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陈汉琳 邱岑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