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打好“春耕仗”,孕育“丰收景”
一年之计在于春,榕城大地生机盎然。连日来,人们抢抓农时、辛勤耕作,一派繁忙奋斗景象。
1
技术加持育良种
位于马尾琅岐东部金砂片区的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是琅岐落地的首个种业项目。
眼下,筛选出的生菜优质品种正按照不同的培育方式在大棚内进行试验种植。
据了解,基地一期占地311.5亩,已与福建省农科院、福州市菜科所以及种子公司建立产学研协同推进机制,共同打造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展示评价基地,搭建了种子企业“看禾推种”和种植户“看禾选种”的平台,打通良种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工作人员陈敬和:“我们会通过省农科院或省种子总站等机构和单位征集一些新的品种。以玉米为例,我们在省农科院老师的牵头下,把福建省乃至全国一些优质的品种征集过来,每年大概在6月中下旬以及11月中下旬会集中展示出来。”
随着种业创新基地的建设和优质种子的推广,琅岐的叶菜产业经营主体也迎来了蓬勃发展,不仅推动了琅岐叶菜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进程,更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支撑。
2
耕耘海田种蛏忙
连江县浦口镇中麻村南面海域地处敖江入海口,在距离岸边约2公里的海上蛏田,渔民们忙着撒下粒粒蛏苗。
据介绍,每天两次的潮水涨落对海蛏种植影响较大,渔民们必须在第一次退潮间隙,翻耕平整好海田,在第二次退潮前撒下蛏苗。
连江县浦口镇中麻村村民张由盛:“蛏苗种植必须视潮水和时间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潮水退到1米2的水深才比较适宜种植。有时即使是半夜,潮水退了也要赶紧去撒,否则涨潮后水位会过高。”
据了解,蛏苗种植后只需加强后期管理,防止海沙盖过蛏田,无需施肥,5个月后就可以收获,一直可采收到国庆节前后。
连江县濒临东海,滩涂海域辽阔,海蛏养殖历史悠久,产区主要分布在敖江口和闽江口,海蛏个头大、蛏肉肥、味道鲜美,深受市场青睐。去年,全县海蛏养殖面积达到2.3万亩,总产量达6万吨,产值达18亿元。
3
菌菇撑起“致富伞”
位于白云乡北山村的牛鼻峰休闲农场,是永泰县食用菌种植行业领头企业。
共7500平方米的18个温控大棚内,密密麻麻的菌棒上,朵朵香菇冒出了头,长势喜人。农场内主要种植的香菇1号、18号等品种,逐步进入采收阶段。
牛鼻峰休闲农场负责人陈立风:“我们开始组织工人进行采收。这几天气温较低,等天气转暖后,采收量会达到每天一千斤。”
白云乡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香菇的生长。据了解,农场一年要消耗15万根菌棒,每根菌棒能收获1.5斤左右的香菇。农场每年从8月份开始选菌种、培养菌棒,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管护后,12月份将逐步出菇,并进行开袋处理。待香菇进入采收阶段后,可持续采收到来年6月份。每年采收量大概20万斤,产值100万元左右。
农资先行护春耕
在闽侯县农资公司仓储中心,尿素、复合肥等化肥整齐地堆满了仓库。
为保障春耕期间的农资市场供应,农资公司化肥配送中心采取了全天候24小时电话预约销售服务。
除了将农资统一配送至各乡镇农资网点,对于需求量2吨以上的农户,农资公司还直接派车送货上门,保障农户更好地开展各项农事。
闽侯县农资公司负责人洪海:“我们一共采购了4000多吨的肥料,其中包括复合肥、有机肥,还有氮肥、钾肥,能满足闽侯县农业生产的需求。”
春耕如诗,大地如画,抓农时勤耕作,不负春日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