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世界渔都”城市IP出彩更出圈
把网红变长红,写好新时代海洋文章——
连江“世界渔都”城市IP出彩更出圈
连江,山连海、海连江,海域面积3112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238公里,拥有500多种鱼类,被誉为“中国的连江,世界的渔都”,天然携带一种与生俱来的海洋使命。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地。当前,福建按下海洋强省建设加速键,源源不断注入的“蓝色动力”,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全国海洋第一大县,连江如何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争先?
“连江作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我们围绕打造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承载、重要枢纽、重要窗口、重要平台的目标,持续放大海的优势效应,创新打造‘世界渔都’城市品牌IP,把‘网红’变‘长红’,全力写好新时代海洋文章,助力‘海洋强省’‘海上福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连江县委书记高双成表示。
2024年连江开渔节现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丁天霖摄
锚定“三品”
“单项冠军”一骑绝尘
提起一座城,你最先想到什么?这座城最让你恋恋不舍的又是什么?一道美食、一片山海还是一群可爱的人?万千城市,因地理位置、文化习俗不同,各有气质和个性。“世界渔都”连江有何特性?
“说到连江就想到海味,吃到海味就想到连江”,这是越来越多游客对连江的印象。实力源于连江有多个“单项冠军”,这也是绝对优势所在:拥有500多种海产品,鲍鱼年产量5.9万吨,全国每3粒鲍鱼就有1粒来自连江;海带年产量31万吨,全国每3片海带就有2片来自连江;鱼丸年产量6.2万吨,全国每4粒鱼丸就有1粒来自连江;丁香鱼年产量1000吨,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虾皮年产量8000吨,产量全国第一……
近年来,连江锚定向品种要效益、向品质要效益、向品牌要效益“三品”,成就了独属于海洋大县的生动气韵。
——向品种要效益。持续培育高优品种,夯实水产产业基本盘,牢牢掌握主动权。通过政府搭台,推动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深化合作,大力扶持官坞海产、源丰鲍业等育苗企业,研发培育出“福鲍1号”鲍鱼、“黄官2号”海带、“岱衢族”大黄鱼、中间球海胆、无边海带等20多种高优品种,官坞海产公司获评国家级海带良种场,连江海带入选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
——向品质要效益。推动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方式转变,打造生态“海上粮仓”,持续推进“百台万吨”深远海生态养殖工程和黄岐半岛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累计投放11台(套)深远海养殖平台,总养殖水体达17.75万立方米,建成全国最大的深远海养殖牧场,成功入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向品牌要效益。实施品牌强县工程,深化“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开发全国首个食品安全溯源“一品一码”数字标签,致力于打造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全程可追溯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海连江”品牌目前吸引30家企业入驻,鲍鱼、鱼丸、海带、大黄鱼等超300种产品纳入品牌管理库,培育出“连江鲍鱼”“连江海带”“定海湾丁香鱼”“百胜缢蛏”等国家级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以及“江船长”等中国驰名商标。通过筹办“世界渔都”美食大赛等活动,加快食谱采风研发,增强“海连江”品牌影响力,打造连江“世界渔都”城市IP。
内外兼修
“世界渔都”更有气质
行走在“世界渔都”,总能发现新的喜悦:看到一个历史厚重的连江,海洋文化、红色文化、温泉文化、侨台文化、温麻文化等“金名片”持续擦亮;看到一个三产深度融合的连江,紧盯构建现代化海洋经济体系目标,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话语权、影响力,“世界渔都”城市的打造更具深度厚度;看到一个开放包容的连江,凭借独特区位优势,打造环马祖澳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在重要窗口彰显福马“同城生活圈”的活力与魅力,为有福之州写下生动注脚。
在福州(连江)远洋渔业基地,这里正从“大写意”进入“工笔画”阶段,尽显朝气蓬勃的向海图强画卷。作为全国第三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远洋渔业基地,这里将同步建设国际水产品交易基地,积极打造海工装备、数智渔业、海洋生物科创高地。现在母港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建成,投用后预计年吞吐量可达60万吨。
在福州现代物流城,加快布局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等产业,打造东南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国家物流枢纽重要载体、对台物流枢纽承载基地、海丝国际物流通道门户。
在全国重要的临港产业园区——可门园区,坚持“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大力发展临港工业,集聚了高端精细化工、高端新能源新材料、光热新材料、电力能源、现代港口物流五大产业集群。创新“政府+民企”“政府+基金”“政府+金融”等模式,推动链主企业申远公司持续强链补链延链,以溥泉项目为撬动,从零布局高端新能源集群,实现两条千亿级产业链跨链融合、耦合发展。
在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以文旅经济撬动,山风海韵扑面来,串珠成链一路通,能看海的崖壁咖啡走红全国,首发经济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吸引人气、促进消费,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持续壮大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是连江“世界渔都”城市IP出彩出圈的秘诀之一。连江县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将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作为县域重点产业链进行培育,引导水产品加工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同时强化要素倾斜保障,积极培育壮大宏东、日兴、亿达、鑫茂、源丰等一批海洋经济全产业链企业,培育了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三年来,水产品加工企业从83家增加到108家,产值达到48.86亿元,连江水产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被评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久久为功
海洋大县成功“破圈”
纵观各城市成功“破圈”案例,城市IP的打造并不是一劳永逸,而需久久为功。连江决策者深知不能局限于一城一池,要把眼光拓宽、视野放远,携手联动各方资源,方能成功打造“世界渔都”城市IP,实现有效“破圈”。
连江与马祖最近处仅4.8海里,是祖国大陆距离马祖最近的地方,两岸间浅浅的海峡也被称为马祖澳。千百年来,马祖澳两岸民众血缘相亲、文化相近、经贸相通。
新一年,连江如何凭借近台邻马优势,助力福马“同城生活圈”建设?记者获悉,连江将继续拓展“以产促融”模式,加快福州马祖产业合作园区落地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并用好“台资产业增信基金”等上级支持政策,积极引进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酒业酿造、医美康养等台资项目落地,持续提升连马两地产业黏合度。
同时,为了进一步打响“世界渔都”城市IP,连江将动建国家级水产种业工程中心,主动对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引育新品种新技术,持续做强水产种业“连江芯”。全面提速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做大做强水产品精深加工、预制菜等产业,布局海洋生物医药、海工装备产业。推动“闽投”等系列深远海生态养殖平台建设,力争2025年再下水3台(套)以上“百台万吨”深远海养殖平台,建设更优品质“蓝色粮仓”。推动马船三期、国宇游艇等项目尽快达产、满产,加快构建闽江口现代化船舶修造基地。提速华润、龙源海上风电建设进度,实现集中连片高效开发。完善“海连江”区域公共品牌体系、海洋碳汇体系和鲍鱼价格指数建设。
连江还将深入实施园区标准化提档升级行动,整合福州现代物流城、连江经济开发区、可门临港工业园区、国家远洋渔业基地、贵安温泉旅游区、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等六大产业平台资源,鼓励申远等重点企业深化产学研用融合,加快恒申全球研发中心及新材料一体化产业园、物流大脑、渔业大脑等项目建设,推动乾宇资源循环研究院、电化学实验室及新能源新材料中试基地落地,加强科创资源链接、成果应用转化,促进“智改、数转、网联”加速变革,“传统、新兴、未来”齐头并进。
“近期,我们还在深化与中国石油大学徐春明院士团队合作,探索建设可门绿色微电网和零碳园区,在完成新能源产业化的基础上,探索实现产业新能源化,为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贡献连江经验、连江实践。”高双成说。
(记者 林文婧 通讯员 叶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