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茶交会闭幕 “吸金”13.56亿元
30日,第三届中国(福州)茶叶交易会闭幕。本届茶交会共吸引全国各地600多家优质茶企、20多个政府展团参展,现场交易金额达13.56亿元。在为期4天的盛会中,茶商、茶专家、饮茶爱好者齐聚一堂,以茶为媒、以茶会友,努力让“小茶叶”成就大产业、大品牌、大融合。
这是一场全国茶叶交易会
先从一组数据看本届茶交会的影响力。
参展规模大——本届茶交会展览面积为3.5万平方米,设置标准展位1200个,邀请参展企业600余家,采购商超1500名。
交易成果多——现场签约项目12个,总投资10.98亿元,其中包含4家台企。现场交易金额13.56亿元,其中现场直接交易0.86亿元、意向交易12.7亿元。
配套活动多——展会期间同期举办首届世界闽商茶叶大会、八闽盲品挑战赛等系列活动50余场,累计吸引游客20万人次。
展会影响大——截至30日18时,各大媒体平台发布相关报道2500余篇,全网总阅读量超900万,抖音、今日头条等数个平台曝光量超6000万次。
这次交易会,武夷山芝己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招商负责人吴泽伟带着他们打造的产品来到现场,热情地向消费者推荐、介绍。“我们的岩茶口感比较厚重,但苦后回甘也特别明显。大家品鉴之后,会对武夷岩茶有更深的了解和认知。”吴泽伟说,希望借由这次交易会,让自己的产品能获得更多消费者和客户的青睐,赢得更大的市场。
过去4天,像吴泽伟一样,前来参会的茶商、茶企在茶交会这个专门为茶叶贸易打造的平台上,用一杯杯好茶、一段段交谈,敏锐地捕捉市场新需求,达成合作新意向。
这是一场经验观点交流会
连续3年举办的茶交会,不仅是一场茶叶交易会,更是一场经验与观点的交流会。
这里有不同地域的茶商跨越千里来相聚,在惺惺相惜的技艺分享中共寻商机——
“福州茉莉花茶的窨制工艺与四川炒花甘露的技艺异曲同工,我们希望能与更多茉莉花茶企业交流经验。”看好花茶的前景,茶商周学锋特地从四川带着自家的招牌产品来到福州,寻找花茶品类的发展机遇。
这里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分享茶产业发展新思路——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某承关于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的观点掷地有声:“我们对农遗的保护不是为了让大家沉浸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中,而是希望挖掘出核心价值,引入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式,促进当地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有不分国界、不同国家的代表加入“群聊”,在不谋而合的传承目标中展开合作——
以本届茶交会为契机,全球首个茶类农业文化遗产联盟在福州成立,全球13个涉茶类遗产地代表达成共识,将加大茶类农业文化遗产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本静冈县农业林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白鸟克哉表示:“相信在联盟的统筹下,各个遗产地都能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互学互鉴,凝聚起强大的保护合力。”
这是一场两岸茶业交融会
“福建爱茶、懂茶的人多,我们此次专挑高品质的好茶,来展会分享给大家。”茶交会上,来自阿里山益品湘茶庄的台胞陈奕融说出了不少参会台湾制茶师的心声。
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文缘相亲,都有历史悠久的茶产业和深厚的饮茶文化。本届茶交会特设台湾展区,近60家台湾茶企纷纷拿出看家产品,以茶会友,让茶香四溢的展会充满浓浓“台味”。
台湾茶以高山茶闻名于大陆,但对于一直想追求个人特色的台湾青年制茶师叶育杰来说,制作白茶才更加符合自己的志趣。今年以来,叶育杰连续来大陆参加了3场茶展会,福州是他今年探索大陆市场之行的“收官站”。
“我们其实也是在寻找机会。”叶育杰说,大陆市场广阔,白茶也有相对广泛的受众群体,虽然自己制作的白茶和大陆白茶有所不同,但是他有信心能找到喜欢自己产品的受众。
与第一次来福州参加茶交会的叶育杰不同,台胞李旨扬已经是茶交会的老朋友。第一年他受邀观展,第二年他报名参展,第三年则主动化身“推广大使”邀请10余家台湾茶企共同赴会。李旨扬说:“茶交会是两岸农产品交流的大平台,每次来参会都觉得非常亲切。”
从分享到交流,从寻找机会到“组团”参展……借由茶交会,两岸茶企沟通交融越来越紧密,两岸茶业融合之路正越走越宽。(记者 冯雪珠 吴桦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