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下的种业,品种更多、产量更高
从“会育种”到“慧育种”
科技赋能下的种业,品种更多、产量更高
参会人员在托普云农展台前了解自动分样数粒仪。记者 石美祥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农业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发展的基础。在为期两天的全国种子双交会上,大家抱着同样的共识:“智慧化是未来农业、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如何才能让科技成果惠及更多农民?在展会上,记者看到了科技赋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更多可能。
这些品种 让种业更丰富
“这次展览展出了很多新研发的优良品种,让我收获颇丰。”10月31日上午,记者走进海峡会展中心,便听到了观众范先生与朋友的热情分享。是什么让他们如此欣喜?顺着范先生指引的方向,记者来到了4号馆的隆平高科展区,认识了他口中的“新朋友”。
水稻镉超标是世界性难题,该如何破解?隆平高科给出了答案。“我们带来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臻两优8612’是镉低积累水稻品种。”隆平高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品种培育于2020年,2022年参加镉低积累水稻新品种多点试验,并于去年在湖南进行了较大规模推广。“该品种稻米平均镉含量远低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已在安徽、四川、重庆、江西、福建等地大规模种植。”上述负责人说。
两日的展览中,隆平高科的登记表上密密麻麻填满了意向客户的联系方式,大家咨询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种子繁育与种植、引种推广、品种代理等方面。此次参展,隆平高科还展出了“高产+优质型”飓两优8612、超高产抗倒型玮两优8612等杂交水稻品种,希望能与更多种子企业和种业专家展开经验交流,研发出更多适合我国的水稻新品种。
闽宁种业协作展示区内,“闽宁1号”水稻新品种被观众们团团围住,这是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携手福建农业专家共同培育出的适宜在西北地区种植的水稻新品种。
“今年10月初,‘闽宁1号’进入黄熟期,具有出色的抗病、抗倒伏能力,结实率很高,亩产能达到800公斤左右,希望这一品种早日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相关负责人介绍。
这些产品 让种子更高产
将一粒粒种子投入半人高的仪器,不用漫长的生长期,种子的水分、净度、发芽率等指标便有了量化的数据。在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前,记者看到了让莆田市种子站相关负责人唐超凡心心念念的种子检验仪器。
种子质量好不好,发芽率、精度都是硬指标,每当有新品种出现,这都是它们要回答的“必考题”。“传统表型测量通常用手摸,用牙咬,不仅工作量大,还会产生很大误差。”该公司销售总监官万红介绍,作为集自主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为一体,致力于农业科研仪器、分析仪器研发生产的企业,托普云农推出多品类的植物表型仪器,可对小麦、玉米、水稻、植物根系、植物光谱等进行表型数据采集与分析,能更高效、更精确地帮助客户开展测量和分析,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如何判断一颗种子能否健康成长?以托普云农的人工智能气候室为例,它可以模拟和调控植物生长的各种环境因素,实现植物生长过程的自动化动态图像记录,用于植物育种、生长、逆境实验等,可广泛应用于科研领域。
“如今,我们生产的相关仪器不仅在国内的种子站和农学研究院广泛使用,还远销东南亚、南非等地市场。”官万红说。
在北农(海利)涿州种衣剂有限公司的展台上,五颜六色的作物颗粒,同样引人注目。“这些是被不同效果的种子处理剂浸泡过形成的种子包衣。”该公司西南片区业务负责人宋棕学告诉记者,将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等品类按一定比例均匀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的种衣剂,不仅能为种子提供生长所需的营养,还能有效防治病虫害,保护作物种子健康生长。
这些技术 让行业更智慧
有了优质基因后,种子的生长同样需要百般呵护。随着卫星遥感、5G、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中国各行业迎来数字化变革,好品种的培育也迎来了加速度。
在种业龙头企业、隆平高科展区的数字大屏上,记者看到了智慧育种的新图景。
“我们通过建立测配模型,进行全基因组筛选,以提升种植规模与品种晋级率;利用智能化装备实现感知、数据采集、分析与操作,提高种子纯度与产量;实施单品种数字化运营,从育种到销售全程数据化,保障客户群体和销售收入,同时引导农户采用数字化耕种方式。”现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隆平高科已成功将育种周期从8年到10年缩短至了4年至5年,并在1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有60余个育种站、测试平台、生物技术平台、信息平台等。
良种的研发加速令人欣喜,良种的生产加工同样发展迅速。从传统人工赶粉、背负式喷雾施药,到如今植保无人机、自动驾驶拖拉机、无人插秧机、无人联合收割机等智能化农机的广泛应用,观众陈先生感慨:“近年来智慧农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让人们见识到了更多新兴技术。”
全国农机化作业水平的持续提升,也让托普云农有了更多开拓方向。“现在很多农机只适用于平原地带,而丘陵山区的耕地往往因地形复杂、分布零散,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官万红告诉记者,公司正持续开展科技研发,向丘陵山地耕地全程机械化耕作的痛点、难点发起挑战。(记者 吴桦真 陈君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