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种子双交会带来“芯”气象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种业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全国种子信息交流与产品交易会(简称“全国种子双交会”)举办系列活动,助推中国种业发展。
市民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品鉴各种玉米。
专家共话
生物育种产业发展
10月29日下午,全国种子双交会生物育种产业化交流活动举行。
中国农业大学赵海楠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邱丽娟研究员、北京农林科学院研究院易红梅研究员,分别报告了生物育种前沿技术研发进展、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成效以及提升生物育种种子质量的关键技术。先正达集团、国投种业、隆平高科、四川天能璟秀等生物育种产业化相关企业,介绍了国际生物育种监管主要做法和国内种子企业生物育种探索实践。
企业推介
优质高产品种
10月30日,优质稻、鲜食玉米和蔬菜优良品种品鉴、品牌推介活动举行。活动中,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冯乐为介绍了杂交稻新品种“飓两优8612”。据了解,“飓两优8612”亩产可达1101.2公斤,米质达到部颁二等优质稻标准,是目前市场上罕有的“超高产+优质”品种,也是超级稻测产以来唯一亩产突破1100公斤的二等优质稻品种。
“‘天贵糯937’是一款彩甜糯鲜食玉米品种,籽粒红白相间,鲜艳亮丽,口感好、品质佳。”南平市建阳区晓富种子有限公司的周雪梅介绍了“天贵糯937”。据介绍,这是一款适应性非常强的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在大面积种植时能够减少因病害导致的经济损失。在今年举办的上海·长三角鲜食玉米新优品种展示大会中,“天贵糯937”获评“糯玉米十大金奖品种”。
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也在现场作了品种推介。
两个基地
展示众多种质资源
本届全国种子双交会种植展示分为水稻品种、蔬菜和鲜食玉米品种、优异种质资源展区等,分别位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基地和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10月30日,记者探访了这两个基地。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设置8个展区,展示了316个水稻品种。科研人员表示,这里的水稻品种涵盖多个类型。他们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种改良,努力提升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福建省种业创新中心(琅岐)新品种展示评价基地位于闽江入海口的种业硅谷,占地面积311.5亩,以特色种业滨河景观带为主轴,功能区包括农作物展示区、新品种品鉴评价中心等。
在农作物展示区,水稻、玉米、甜瓜、丝瓜、甘薯等农作物品种琳琅满目。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届全国种子双交会设立蔬菜和鲜食玉米品种展示区158亩,共展示了1549个品种。
本届全国种子双交会特别设置优异种质资源展区,由国家种子资源中心提供优异种质资源进行现场种植展示。在温室大棚示范区,记者看到了各种先进的农业设施与技术,水肥一体化设备、智能温控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现场人员表示,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记者 王光慧 肖远强 林春长/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