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成故居:讲好百年侨乡“番客”传奇

2024-10-23 09:27:16  来源:福州晚报

郑孝成故居位于长乐区猴屿乡猴屿村白田下路3—1号,由美国侨胞郑孝成修建,具有明清时代古典宅院风格,占地面积330平方米,建筑面积648平方米。2016年郑孝成故居活化利用为华侨书院,讲好猴屿百年“番客”故事。

郑孝成故居:讲好百年侨乡“番客”传奇郑孝成故居活化利用为华侨书院。

在闽江入海口南岸,矗立着一栋栋灰砖黛瓦的南洋风情别墅,这里是著名侨乡长乐区猴屿乡猴屿村。猴屿现有户籍人口约5300人,旅居海外的乡亲达3.3万余人,遍布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今日,福州市归国华侨联合会、福州日报社联合推出的《福州侨厝——有福之州·侨厝流芳》走进长乐猴屿乡猴屿村郑孝成故居,领略百年侨乡的“番客”传奇。

郑孝成故居:讲好百年侨乡“番客”传奇党侨同心馆内景。

百年侨乡的“番客”传奇

小小猴屿,大大世界。出海闯荡的基因,融进了猴屿人的血脉里,一代代猴屿人漂洋过海当“番客”(过去通常称外国为“番”,所以猴屿人称海外侨胞为“番客”),在异国他乡开创出各自的事业。

猴屿的华侨源头可追溯至明朝,在印尼爪哇岛三宝垄“三保大人庙”的左侧,有一座“长乐亭”,就是当年随郑和下西洋的猴屿人参与建造的。

民国初期,许多猴屿乡民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掀起远涉重洋闯荡的浪潮;改革开放后,更多的猴屿人沿江向海,走向世界……

一代代猴屿人漂洋过海,任劳任怨且吃苦耐劳的他们依靠手中的“四把刀”(剪刀、理发刀、菜刀、瓦刀)白手起家,辛勤拼搏,逐渐在裁缝、餐饮、理发、建筑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扎根并发展壮大,书写了猴屿华侨的艰辛创业史。

猴屿海外侨胞,格外重视教育,仅仅猴屿张村就相继走出51位常春藤名校人才,其中18人是哈佛大学博士。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旅居美国的张见銮,其3个儿子于1979年至1982年期间先后被哈佛大学录取,3个儿媳中的2个毕业于哈佛大学,另一个也毕业于常春藤名校,十足的学霸之家。

发奋读书的猴屿“侨三代”“侨四代”,走上了知识致富的新时代,如今海外猴屿人的职业体系已逐渐从“四把刀”向“三师”(医师、律师、工程师)和“三家”(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转变。

千帆过尽,唯剩乡愁。远在海外的猴屿侨胞,虽无法时常回家乡,却仍然会选择在村里起厝建房,或慷慨捐赠为家乡修路建楼……

让外地人佩服的是,猴屿海外侨胞不仅为家乡捐建了各种公共设施,更是将对乡土和国家的情感在猴屿凝聚成让人感觉特别震撼的一景:一年四季,家家户户的小洋楼门口都招展着一面五星红旗。

郑孝成故居:讲好百年侨乡“番客”传奇华侨书院大门。

旅美侨胞领路人和公益事业“大当家”

一代又一代猴屿“番客”,书写了与时代风云际会的种种传奇故事,郑孝成、郑忠财父子是其中的翘楚。郑孝成是猴屿乡亲赴美打拼的领路人,郑忠财是热心家乡公益的“大当家”。

郑孝成1896年出生于猴屿乡猴屿村,21岁时赴新加坡谋生,在当地货轮上从事海员营生。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爆发后,郑孝成所在的货轮被美国海军征用,并参与诺曼底登陆战的运输工作。

半生平淡无奇的郑孝成,却因为这次征用而大放光芒。在船沉人亡比例很高的诺曼底登陆战中,郑孝成凭借20多年的海上航行经验,出色地完成了海上运输作战任务,并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获得诺曼底登陆战功勋章,以及美国国籍和护照。

1946年,郑孝成重建家乡祖屋,并在移民美国不久后将9名亲属带去美国打拼。这些亲属在当地站稳脚跟后,带动更多的猴屿人前往美国奋斗创业。

郑孝成的儿子郑忠财1930年生于猴屿村,1954年移居香港,20世纪70年代移民美国,先后开办福乐塑料有限公司、福建南方房地产有限公司、福州聚兴服装有限公司等。事业成功之后他不忘回报家乡,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竭诚捐助和推动猴屿村的各项公益事业。1984年回国探亲时,郑忠财带头并发动海外乡亲捐建猴屿华侨小学、幼儿园。此后,他又独资在村中建造聚馨亭、环村水泥路、山溪石板路等,被公认为猴屿公益事业的“大当家”。

树高千尺不忘根。在郑忠财等爱国爱乡侨胞的带动下,数不胜数的猴屿侨胞积极支援家乡建设,猴屿村小到路旁的一条石凳,大到村民共享的文化宫等,都是由海外侨胞捐建的。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为满足华侨汇款捐资需要,猴屿村入驻了3家银行网点。

郑孝成故居:讲好百年侨乡“番客”传奇华侨书院二楼。

活化利用的华侨书院

百年来,猴屿乡亲出国打拼,成了故乡的“番客”。而那个有着浓厚乡音的故乡,则成为留住“番客”记忆的侨乡。

猴屿海外乡亲多,村中房屋闲置率高达50%左右。为了带动家乡发展,盘活家乡闲置侨厝,郑忠财于2016年率先腾出旧居(含郑孝成故居在内),免费提供给村里使用。猴屿乡对房屋进行了修缮,在保留原有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将其打造成富有特色的华侨书院和党侨同心馆。

郑孝成故居为一进二层式楼房,面阔四扇三间,中堂有人物、花卉、动物等彩绘、雕刻装饰,颇具明清时代中国南方古典宅院特色,现活化利用为华侨书院。

穿过华侨书院的那扇红砖拱门,犹如一脚踏入了那个久远的海外拼搏年代。只见古厝里保留着老式传统建筑结构,屋内陈列着充满时代烙印的桌椅床柜、古玩摆件,每一个珍贵藏品都在无声诉说着海外侨胞那份炽热的思乡情怀。让人惊艳的是,书院内还按照琴棋书画茶的功能,分别布置了古琴、围棋、笔墨、茶具等,使整座书院古韵飘香,十分雅致。“古色古香的建筑,很漂亮!”一名前来参观的游客发出感叹。

华侨书院的隔壁,就是党侨同心馆。党侨同心馆的墙上,讲述着猴屿“番客”海外拼搏的传奇故事,有在美国升起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美东福建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陈永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美国白宫广场上亲手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陈荣华,参加诺曼底登陆战的郑孝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功的郑存源等人的事迹;还有诸多猴屿侨胞的创业奋斗史、荣誉奖项及他们爱国爱乡的往事;更有几代国家领导人对猴屿侨胞的关心和支持的内容,见证了猴屿华侨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以及猴屿侨胞的海外影响力。

在郑忠财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猴屿侨胞开始将闲置的房屋低价或无偿提供给乡政府,由乡政府统一进行活化利用。目前,猴屿乡已租赁华侨闲置房屋62栋,先后建成番客文化街区、番客文化中心、忠义馆、家风馆、廉吏馆等华侨文化特色载体,赋予侨屋全新的生命力。(记者 刘磊/文 通讯员 林振寿/摄)

【责任编辑:徐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