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姑娘结缘福州茉莉花茶
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赛上,北京选手安娇正在制茶。记者 石美祥 摄
头戴蓝色帽子,将头发仔细盘起,在前不久举办的第八届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赛上,北京姑娘安娇是现场为数不多的女制茶师。她一开口,似乎将周遭环境一下子拉到了千里之外的老北京城。“老北京人就爱喝茉莉花茶,我们那儿管这叫‘香片’。”
安娇,一位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从事茶行业已有7年,学习制作福州茉莉花茶也有3年半。来福州之前,她在北京的一家外企从事奢侈品管理和销售工作。
从时尚前沿中“急流勇退”,转而一头扎进传统茶产业,素面朝天地品茶、制茶,安娇的这一次跨行择业,就跟福州和北京的地理距离一般,相差千里,不论是方言、饮食,还是风俗习惯,无不透着典型的“南北差异”。
若要说联系,离不开一杯茶。
“我在北京长大,从小喝的就是茉莉花茶。结婚六礼之一,必须得有茶,而且还得是两罐茉莉花茶。”安娇说,记忆中,在北京的长胡同、高牌楼,盖碗花茶随处可见。“喝茶能让人心静下来。”
打小喝惯了茉莉花茶的味儿,安娇对花茶有了很深的情结和独到品味。不过,长大后的她却渐渐发现,现在的花茶不太对味。“那时候说不上来,到底哪儿不对,就感觉不是小时候的味道。”
201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安娇来到福州旅游,辗转于三坊七巷和上下杭,一连喝了数十个品牌的茉莉花茶,竟与记忆中的味道高度重合。于是,她开始思考,最正统的花茶味究竟是怎样的,茉莉花茶的真正发源地在哪?后来她还去了广西、云南进行实地调研,“回过头来发现,还是福州茉莉花茶最对味。”安娇说。
一杯产自福州的茉莉花茶,为何能唤起北京人的儿时记忆?“见茶不见花,独有‘冰糖甜’。”在和福州茉莉花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德星交谈后,安娇了解到,福州是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其花茶窨制技艺更是积淀一代代制茶人的智慧,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好味道。
正巧赶上事业瓶颈期,安娇想着不破不立,一个清晰的目标在她心中萌发:踏入茶行业,学会制茶,守好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艺,让更多人爱上茉莉花茶。
这并非一时兴起。安娇告诉记者,她十分看好花茶行业,早在入行前,她专门做过市场调查,发现在六大茶类以及再加工茶类中,茉莉花茶更贴合老百姓的实际生活需求,且溢价不高。“茉莉花茶拥有广阔的前景,从新式茶饮的兴起也能看出,花茶未来可期。”
茉莉花茶,就这样在一次次融合创新中,一步步从发源地福州飘香到全省各地乃至全国。安娇笑称:“这几年,我看着很多人和我一样,一喝‘福州茉莉花茶’误终生,入了坑自此就没爬起来过。”
跟老师傅学习制茶的第四年,安娇主动报名参加福州茉莉花茶传统工艺传承大赛,和数十名高手角逐“传承人”名号。在她看来,这是一次绝佳的锻炼机会,还能跟同行多交流,一举两得。“我认为这就是传承的意义和魅力。”
除了安娇,另一位北京姑娘也有类似的经历。
同样是一位跨行业者,郑海云从北京辞职,离开了美容行业,选择在慢节奏的茶行业里沉淀。“茶行业没有年龄焦虑、容貌焦虑,反倒是越工作,积累得越多,越吃香。”郑海云喜欢茶,通过学习制茶,她的茶知识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书本上的知识和实操有所不同,通过实操,很多先前不理解的问题迎刃而解,越深入了解,就越着迷。”
阵阵茶香中,福州茉莉花茶愈发年轻。福州茉莉花茶制茶技艺的传承、产业的发展、更多中青年的入局,激活了花茶的“一池春水”,也让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人爱上了茉莉花茶。(记者 蓝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