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喜迎《福州日报》正式出版25周年|拎好“菜篮子” 叫响“闽侯菜丫好”

2023-09-20 09:19:51  来源:福州日报

新闻回放

闽侯县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紧紧抓住山地综合开发,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山区开发出现喜人景象。

——摘编自福州日报1998年12月1日《闽侯念好“山字经”——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使农民人均增收两千元》报道

见证——喜迎《福州日报》正式出版25周年|拎好“菜篮子” 叫响“闽侯菜丫好”福州日报1998年12月1日《闽侯念好“山字经”——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使农民人均增收两千元》报道。

金秋九月,走进闽侯县大湖乡新塘村,大地被佛手瓜、白菜、玉米、葫瓜、冬瓜等蔬菜装点得五颜六色。

作为大湖乡四个高山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新塘村的蔬菜种植条件得天独厚。“虽然地处山区,但新塘村的土地平缓,因此,新塘蔬菜基地也被称为‘厚塘洋’。这里气候温凉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为高山蔬菜提供了优质的生长条件。”新塘村党支部书记陈仲兴说。

曾几何时,地处山区的新塘村因为没有产业,村民都出去打工,成了“空心村”。这一状况,在1995年新塘村被确定为天然高山蔬菜基地、纳入福州市“菜篮子工程”后,得到改变。如今,依托地理和气候优势,专业化种植蔬菜的新塘村,已成为集标准化育苗、采后商品化处理、品牌销售等于一体的“蔬菜村”。

“我们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从事蔬菜生产,种植总面积从最开始的300多亩发展到现在的2000多亩。”陈仲兴说,新塘村的蔬菜栽培模式从单季发展到多季轮种、套种,品种也从高山大白菜、芥菜发展为苦瓜、茄子、辣椒等多品种栽种,2022年全村蔬菜产量超2万吨。

新塘村的蝶变是闽侯县发挥山区资源优势、念好“山字经”的缩影。1992年,闽侯县首次在大湖乡、洋里乡试种3000亩高山蔬菜。经过30多年发展,闽侯高山蔬菜播种面积扩大到10万亩以上,蔬菜品种达80多种,年产量20多万吨、产值逾6.5亿元,是福州“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初,闽侯推出“闽侯菜丫好”区域公用品牌,带动蔬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大湖、洋里为核心的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带,是该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闽侯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发挥高山蔬菜种植资源优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让高山蔬菜成为山区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见证——喜迎《福州日报》正式出版25周年|拎好“菜篮子” 叫响“闽侯菜丫好”雪峰村村民精心呵护高山蔬菜。记者 林双伟 摄

见证者说

“1992年,大湖乡雪峰村、兰田村开始种植高山蔬菜,后来新塘村、大湖村也开始种植。”与高山蔬菜相伴近30年的大湖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慎清看到高山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感到很欣慰。

“高山蔬菜已成为大湖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面积从2000亩扩大到1.9万亩,品种由单一的大白菜发展为花菜、茄子、黄瓜、辣椒、西红柿、四季豆等10多种。”刘慎清说,每年的闽侯高山蔬菜采收季,一辆接一辆的农用车满载着新鲜蔬菜开往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地,大湖的净菜加工车间和冷藏保鲜库房出产的蔬菜还远销广州、深圳等地。

刘慎清说,1998年12月1日,福州日报刊发《闽侯念好“山字经”——发展高山反季节蔬菜、食用菌等使农民人均增收两千元》的报道,让大湖乡的干部群众备受鼓舞。后来,福州日报持续关注闽侯高山蔬菜种植,陆续刊发《闽侯大湖乡 种菜出名堂》《建好“菜园子”装满“菜篮子”》《闽侯菜,丫好!》《新塘立春抢农时 保障福州“菜篮子”》等报道,不仅记录了闽侯高山蔬菜的发展故事,也给了种植高山蔬菜的农民更多信心。(记者 谭湘竹)

【责任编辑: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