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好人郑祥关:一人一车一药箱 守护村民四十载
一身白大褂,一辆自行车,一个药箱,这是高新区南屿镇双龙村村民最熟悉的身影。40多年来,不论夜多深、风雨多大,只要一个电话这个身影就会出现。他就是“乡村医生”郑祥关,今年元旦,他正式退休。日前,他获评2023年第二季度福州好人。
“就想做个为村民提供便利的医生,为村民服务是很光荣的事,没想到这一干就是40多年。”行医40余载,郑祥关骑坏了4辆自行车,每一辆都是修了又修直至报废。
郑祥关生于1956年,是双龙村本地人。上世纪70年代,地处偏僻的双龙村经济较为落后,缺医少药现象严重。当时全村常住人口有一千余人,却没有一名医生,群众就医十分不便。看到村里人“小病靠扛,大病靠躺”,郑祥关心里着实不是滋味,于是报名到南屿中学农村医疗班(旧称“红医班”)学习,决心留在村里当一名乡村医生。
早8点村卫生所一开门,就不断有患者就诊。问及退休前一般几点下班,他笑着回答:“下午5点半,村卫生所关门。但回了家,基本是随时待命的。我就住在本村,有什么特殊情况,村民直接来家里找。”
40多年来,郑祥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村民有需要就随叫随到,共接诊病人数万人次,出诊近万次。只要病患需要,无论刮风下雨,郑祥关总会身披白大褂、脚蹬自行车第一时间赶到。
“他凌晨3点来给我孙子看过病。”村民罗广杰说。“七年前,我儿媳妇胎象不稳,正值台风天村里的屋子都淹了,他还上门看诊。”邻居陈振玉记忆深刻。“几十年了,我要是病得起不来,他就来家给我挂针。”80多岁的陈赛美奶奶是郑祥关的老病患,每隔三五天,郑祥关都要到她家里去帮她测血压、打点滴。
“村里人赚钱不容易,在用药上都是给村民成本价。”郑祥关的收入主要靠坐诊费,刚开始工作时,他一次看诊收费7角钱,一个月收入只有18元。当时,一辆凤凰牌自行车就花掉他将近半年的工资。“骑车去看病快一点,病患在家多等我一分钟就多难受一分钟。”
医改后,要求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压力重任务多,这对于乡村医生来讲是个全新的挑战。但郑祥关说:“农村人本就没什么钱,这是项好政策,我们应当支持。”他积极宣传医改政策,认真落实公共卫生项目,为村民看诊,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只要卫生所不忙,郑祥关就背着档案簿挨家挨户登记,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随访方案。截至目前,郑祥关已为双龙村近千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几年前,郑祥关到了退休年龄,但村里医疗队伍力量不足,他又被村卫生所返聘。然而,他的年纪也大了,开始出现高血压等症状,日复一日的奔波让他有些吃不消,可他依然坚守岗位,守护村民健康。直至今年元旦,他等到了新的医生到岗,才放心地退休回家。(记者 林榕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