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江镜镇南宵村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村里大小事“上会”议一议
南宵村种植的凤梨。记者 池远 摄
近日,在福清市江镜镇南宵村后薛村活动室,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围绕农耕文化馆建设和所涉及的村小学旧址拆除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现场洋溢着满满的热情。
“我们将本着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因地制宜的原则,把农耕文化馆建设好,其间将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咱们每个村民都是监督员,多提宝贵意见,一起把村里的文化建设弄得红红火火。”南宵村民兵营长、党员游代坤说。
在南宵村,大到场馆建设,小到垃圾清理、路灯维修,常常都会“上会”。这要得益于每周一次的村务联席会议制度,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研究解决基础事务和疑难问题。
“不觉得麻烦,村民的积极性反而越来越高。”南宵村党支部书记薛尔辉说,乡村基层治理重要的是掌握老百姓的心理,长期农村生活让公开透明成为管理村务的第一要务,公开的最好方式就是多探讨。
党建强,人心聚,乡村兴。村务联席会议制度是南宵村“353”基层治理机制的组成部分。近年来,南宵村牢固树立“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理念,以“353”机制激活基层党建“神经末梢”,推动从“南宵南宵没人吃得消”到成为江镜镇“金字招牌”的蝶变。
“353”机制即三项制度、五步议事和三联三促,目的就在于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
据介绍,除村务联席会议制度外,党委委员包片、党员领办制度将全村划分为5个党支部,支部书记分片管理日常工作,党员干部分工领办具体项目;党内关怀帮扶制度设立党员关爱基金,募集资金80余万元,帮扶困难、病残、高龄党员、贫困学生等282人次。
全村还通过多种渠道“提议题”、多方恳谈“出主意”、议事组织“拟方案”、张榜公示“开言路”、村民表决“说了算”,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联系乡贤能人,促进交流共谋发展;联系重点企业,促进村企良性互动;联系民间组织,促进村务有序开展,统筹各方合力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党建还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在村党组织的带领下,南宵村整合流转抛荒土地,建成农业创业园,引进台湾芭乐、凤梨等精品水果,开发农作物采摘、加工体验项目,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下和洋自然村成立福建首个“古厝保护发展合作社”,依托下和洋古民居群落独特构造,融合“龙高暴动”革命历史纪念馆、高由禧“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乡村图书馆等资源,打造集“红色文化”“科普教育”“乡村振兴”为一体的参观旅游研学路线,有效带动经济发展。
“下一步,南宵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借鉴‘千万工程’机制办法,积极探索走好具有南宵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以乡村振兴发展高质量助推增创群众生活高品质。”薛尔辉说。(记者 钱嘉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