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做足“海”文章 “筱埕故事”多

2023-07-31 10:47:47  来源:福州晚报

培育诸多“水产芯”,打造“海上粮仓”,玩转“十二时辰”……

做足“海”文章“筱埕故事”多

当前,连江县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围绕“山海度假梦、两岸家国情、闽式生活颂”三大主题海岸,打造具有海峡文化特色的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

素有“海上画廊”之称的连江县筱埕镇,是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网红打卡地。当地不仅培育了鲍鱼、海带、牡蛎等“明星水产”,还探索发展渔旅融合的深远海养殖模式,在今年入选了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筱埕如何讲好海的故事?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

连江:做足“海”文章 “筱埕故事”多定海湾分布着“振渔1号”等多台深远海养殖平台。杨柳州 摄

“水产芯”闯出一片天

筱埕镇位于连江县黄岐半岛,横跨定海湾、黄岐湾,与马祖列岛一水相连,以近内海捕捞、海水育苗、养殖、水产品加工和滨海旅游为主要产业,是全省最大的海带育繁推基地、丁香鱼加工基地和全国主要海水育苗基地,有着“丁香鱼王国”“竹蛏故乡”“石斑鱼娘家”等诸多美称。

良种是水产业的“芯片”,筱埕镇是福州水产业的“造芯工厂”。

绿盘鲍个头比成人巴掌还大,一粒足有一斤重;“黄官一号”海带长可达7米……走进位于筱埕镇官坞村的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长势喜人的“鲍鱼芯”“海带芯”“牡蛎芯”等良种。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与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先后培育出“黄官1号”“闽优1号”等6个海带良种,实现了苗种供应全国、产品远销欧美;又与厦门大学合作,培育了新一代鲍鱼品种绿盘鲍,一粒足有500克重,一公斤售价可达400元,良种数量达1亿粒以上。

凭借着海带、鲍鱼等优势水产业,官坞村从“有脚不踏官坞角,有女不嫁官坞男”的落后渔村,成为全国最大的海带育苗基地,年产100亿株海带苗,实现了村集体年经济收入230多万元。筱埕镇也凭借海带支撑产业,获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10亿元镇。

据统计,2022年,筱埕镇农业总产值20.2亿元,主导产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5%。

连江:做足“海”文章 “筱埕故事”多绿盘鲍个头比成人巴掌还大。记者 林双伟 摄

“海上钢铁侠”集结

除了发展海带、鲍鱼等传统养殖,筱埕镇还在定海湾发展大黄鱼等深远海养殖,打造“海上粮仓”。

在定海湾的碧波之上,分布着全国首个深海绿色自动旋转海鱼养殖平台“振渔1号”、全省首个深海智慧渔旅平台“闽投1号”以及“定海湾”“乾动”“泰渔”等8台深远海养殖平台。它们宛若一个个“海上钢铁侠”,具有机械化、智能化、可抗风浪等优势,代表了当今世界养殖先进生产力水平。

养殖户卢统锋告诉记者,相较于近岸的渔排养殖和网箱养殖,“定海湾”平台所处的海域水质更好、水流更急、空间更大,可以让大黄鱼“健身”,从而让肉质变得更加鲜美,更受市场青睐。

据连江县海洋与渔业局水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大黄鱼为例,深远海养殖平台单位产量是传统养殖的5倍,单位产值是传统养殖方式的10倍。

值得一提的是,“闽投1号”兼具观光功能,搭载了海钓区、精品客房、海上餐厅、亲水平台、智慧渔业体验中心等功能区,自今年5月试营业以来,吸引了数千名游客。

玩转“筱埕十二时辰”

“闽投1号”也是筱埕镇发展渔旅融合、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当地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文化深厚,拥有定海古城、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等网红打卡点,先后获评“福州最美海湾”“福建全域生态旅游小镇”“福建省特色体育小镇”“福建省摄影目的地”等。

当前,筱埕镇积极融入环马祖澳滨海旅游度假区建设,大力发展滨海旅游:蛎坞渔市和蛤沙渔市升级亮相,汇聚九节虾、皮皮虾、大生蚝等生猛海鲜;连绵数千米的彩虹堤坝、面朝大海的房车营地、取材牡蛎壳和鲍鱼壳的生态停车场,编织起了滨海网红打卡点。

白天,或到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定海村,逛一逛福建的定海古城;或到定海湾山海运动小镇,漫步柔软沙滩。晚上,或往海带之乡官坞村,体验灯光诱捕鱿鱼;或到定海湾的“闽投1号”,住进海景房。走的时候,或到蛎坞渔市,采购新鲜生蚝;或到“定海湾”平台,捞起“健身”大黄鱼……“筱埕十二时辰”正在变为现实。(记者 郑瑞洋)

【责任编辑: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