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源流失、师资短缺……乡村教育痛点如何破解?

2023-06-28 09:23:20  来源:福州日报

生源流失、师资短缺、管理经验不足……

乡村教育痛点如何破解?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是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重点之一,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此背景下,如何破解乡村教育的痛点?

在永泰,为破题而试点的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推进已有一年多,这项工作为永泰的中小学带来了哪些变化?结对帮扶成效如何?连日来,记者陆续走访多所学校,探寻乡村教育痛点问题的破解之道。

生源流失、师资短缺……乡村教育痛点如何破解?蔡宗胜带领永泰县东洋中心小学学生开展劳技活动。(永泰县教育局供图)

为“小班”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

痛点:乡村校生源流失、班小人少

破解之道:从德育入手,提供差异化的高质量教学

6月,在永泰县白云乡,凤际小学的师生们迎来了暑假。在这所大山里的“微小学”中,去年9月开学时,仅有2名老师和5名学生。“凤际小学是白云中心小学下属的教学点,目前又有1名教师退休,5名学生中有3名学生已转至其他学校。”凤际小学教师林万注说,再过3年,他也到了退休的年纪,到时候不知学校还能否保留。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凤际小学的情况并非孤例。据永泰县教育局统计,目前,该县有约六成学生在县城区中小学就读,生源流失成为乡村学校正在面临的普遍性问题。

对于此,东洋中心小学校长张礼春深有感触。扎根乡村20余年,张礼春经历过在校学生达1000多人的高峰期,如今也为办学效率低、教育成本高、学校难有办学活力犯愁。

东洋中心小学距离城关50公里,算得上是永泰最偏远的小学。困于路途遥远,师资薄弱,该校如今仅剩100多名学生和16名教师。

去年,随着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启动,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一小学与东洋中心小学达成结对帮扶,并派出副校长蔡宗胜前往支教。

“本以为在熟悉了大班教学后来教小班会更轻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蔡宗胜说,城市学校多为大班制教学,备课紧凑,但东洋中心小学每个班级只有10人~20人,班小,人均空间大;人少,人均资源多,因此要因地制宜,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指导。

以蔡宗胜班上的三年级学生小夏为例。小夏来自多子女家庭,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忙于农活,小夏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专注度较弱,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在班上,像小夏这样的学生不止一个。

了解情况后,蔡宗胜从德育入手——放学后,他腾出时间陪孩子们作业、聊天、玩耍;一有空就挨家挨户去家访,花很多心思引导鼓励学生;每次从市区回到学校,他都会给孩子们带糖果、文具等小礼物,培养孩子分享爱的能力;组织学生到农田里干活,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

坚持带来了改变。小夏的奶奶告诉记者,如今小夏笑容多了,学习习惯更好了,成绩也有了提高,家里人都感到特别欣慰。

“东洋中心小学的校徽图案是在土地里生长的稻穗,蕴含着对农村孩子们的期待,希望他们能够茁壮成长,顺利成才,成为服务家乡、服务新农村的一分子。”蔡宗胜说。

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不是单向“输血”,乡村校的特色优势也能反哺城镇学校,实现双向融合、共享共用。目前,东洋中心小学正在着手打造城乡学校共同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效弥补城区校园占地面积不足的短板,让城里孩子来此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提升劳动实践品质,感受乡村之美。

生源流失、师资短缺……乡村教育痛点如何破解?福州市乌山小学教师到永泰大洋中心小学授课。(永泰县教育局供图)

为县级教师送上“一揽子”帮扶

痛点:师资短缺、教师教学能力较弱

解决之道:结对帮扶,市区名优教师开展多学科传帮带

教育不仅是为学生立德树人,面对高考竞争,县级高中寄托着农村群众对更优质教育的期盼,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今年是福建新高考的第三年,也是使用新教材的第一年,我们在高三教研、集备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永泰县城关中学校长蔡理颖告诉记者,好在从去年开始,城关中学就在市、县教育局的牵头下,对接了福州第八中学和市教育研究院,为办学的薄弱项打开了突破口。

过去,永泰县城关中学很少有机会能连接到省市重点学校,教研、集备形式单一,仅停留在教材的解读,缺乏对大单元课程的理解应用,对于新教材的理解、新高三的备考倍感迷茫。

在结对帮扶之后,福州第八中学和市教育研究院第一时间对学校进行了全面调研与综合评估,开展了从规划到制度、从管理到教研、从送教到跟岗等的一揽子帮扶方案。

同时,永泰县城关中学也派出了35名教师与八中达成三级结对,以“1名八中老师+1名城关中学老师+多名年轻教师”的形式,针对9个高考学科的教研、集备进行全面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城关中学地理老师王建林与福州教育研究院高中地理学科教研员郑守德达成师徒结对。

“郑老师曾在福州八中任教高三毕业班多年,还有多次参加省市级命题的经历。一年来,我们开展了相互听课、共同备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充分发挥名优教师‘传帮带’的作用。”王建林说,通过结对帮扶,不仅搭建起了教师成长的平台,还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他也因此有机会在去年8月参与全省高三地理“开门考”命题。

城乡学校的紧密交流,也弥补了县域学校在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心理健康等学科师资的短缺。对于此,与福州乌山小学达成结对帮扶的永泰县大洋中心小学学生们感触尤深。“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乌山小学的老师们还为我们带来编程课、绘本课、心理卫生健康课等,非常新颖有趣,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认知。”该校六年级学生郑晨枫说。

大洋中心小学语文教师余海燕也在两校的交流互动中获益匪浅。就在4月,乌山小学的老师们来校开展教学公开研讨活动,其中,围绕“学习任务群”针对性地开展讲座,结合语文新课标重点内容,从课标设计理念到课堂操作方法,清晰明了地介绍了“学习任务群”的性质和特点。“我从中收获了不少教学经验和技巧,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更多的启迪。”

在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工作的推动下,各校累计开展实地交流226场次、线上交流447场次、跟岗学习41人次、师资互派交流407人次;参与市级以上各项比赛获奖71个,两个研究项目分别荣获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学校课题市级以上立项8个,教师业务能力与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为新建学校带来百年老校“管理经”

痛点:新建校管理经验不足、特色不显

解决之道:跟随老校学习,从制度建设、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方面取经

由于城镇化速度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镇,城镇新建学校正逐年增多。近年来,永泰县累计投资4.83亿元新建、改扩建闽江师专附属永泰小学、城峰中心小学、实验幼儿园分园、永泰一中旗山校区等16所中小学、幼儿园。

新开办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尤其是在管理方面。“新建校如同一张白纸,一切都要从头来过,在这个方面福州第十六中学给我们提供了百年老校的管理经验。”永泰一中旗山校区校长许银娥说,永泰一中旗山校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居民多从偏远乡镇搬迁至此,教师队伍素质也参差不齐,一半是原先农村进城招考的老教师,一半是新招进轮岗的年轻教师。

2021年9月,学校正式开始招生,起步之际,恰逢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永泰一中旗山校区因此与福州第十六中学结对。

新学校、新教师亟待学习成长,结对后的第一项任务,便是安排各年段长、班主任前去十六中跟岗学习。

“我们学习借鉴了十六中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将教师自评、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而且不单纯考评教师个人,还增加对集备组、教研组的考评。”许银娥说,在学生管理方面,该校也采用了德育积分制,从班规、五项评比、作业、活动、小测等多方面公平细致反馈班级学生表现。

在结对帮扶的一年中,十六中对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视也影响了永泰一中旗山校区。这一点,许银娥在上个月前往参加十六中第十届班主任节时感触尤为深刻。

“班主任节展示了该校班主任们的个性风采,为班主任颁发‘新锐奖’‘杰出奖’‘卓越奖’,营造了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为我校提升教育德育水平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许银娥说。

同样在培育学校特色品牌方面表现出色的还有闽江师专附属永泰小学,该校充分利用与闽江师专附属实验小学结对帮扶的契机,打造“躬耕园”,弘扬耕读文化,社团文化丰富,舞蹈队、足球队屡获佳绩。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不仅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素质教育,同时也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过去一年,永泰县参加市级以上各项比赛获奖99个,其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个、三等奖2个,37所学校被认定为市乡村温馨校园,3所学校被认定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

“一年多的对口帮扶收获满满,进一步激发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潜能。”永泰县教育局局长黄绍川表示,下一阶段,永泰将紧抓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建设机遇,深入实施“优质学校、优质校长、优质教师”带动工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动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记者 叶欣童)

【责任编辑: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