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到“云端” 连江丹阳肉燕火出圈
肉燕又名太平燕,是福州的一道特色美食。由猪肉制成的肉燕,大家都吃过,那么,牛肉制成的呢?眼下,连江“肉燕之乡”丹阳镇,推出牛肉燕等新产品,探索乡村“合伙人”新模式,撬动近亿元的肉燕市场。
牛肉燕借助直播平台,走向全国。
提高牛肉燕知名度
“一口下去,弹牙爽口!鲜掉舌头!”近日,在丹阳镇坑口村连江云海膳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云海膳品”)直播间内,工作人员正对着镜头卖力推荐新品——牛肉燕。
据了解,肉燕与线面、豆腐并称“丹阳三宝”。丹阳肉燕在当地已有400多年的传承历史,制作技艺是连江县非物质遗产项目。
据当地村民介绍,丹阳肉燕大多采用猪肉做皮、猪肉做馅的方式。其精髓在于燕皮,精选猪后腿瘦肉,薄如白纸,其色似玉,口感软嫩,韧而有劲。而且,丹阳肉燕以小为贵——个头越小,价值越高,多吃不腻,老少皆宜。
凭借良好口碑,丹阳肉燕多次登上央视节目。然而,随着直播平台等兴起,肉燕等土特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才能出圈(网络用语,指为大众所熟知)呢?“相对于普通肉燕,牛肉燕荤香浓郁,吃起来更加Q弹。”云海膳品有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利用山上散养的黄牛做燕皮,以黑山猪制肉馅,创新推出口味独特的牛肉燕,吸引了各地食客。
如今,借助直播平台,牛肉燕走上“云端”,市场认可度和知名度不断提高。
农民变身乡村“合伙人”
事实上,牛肉燕的创新推出,是农民变身乡村“合伙人”的一个缩影。
云海膳品是由丹阳镇部分生态农场主、种养大户联合成立,是一个整合了丹阳农特产品的收购、运输、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新式农业合作社”。
在过去,丹阳肉燕多为作坊式生产,产量不高,产业做不大。2016年,丹阳关停了40多家大型石材企业后,出台肉燕产业的多项扶持政策。不少从事石材产业的村民,纷纷舍“石”取“燕”,转行肉燕生产。
如何让肉燕行业告别“单打独斗”模式呢?为此,云海膳品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线下开设农特产品展销馆和展销柜,线上则通过电商平台和直播平台推广销售,助力丹阳肉燕等农特产品走向全国。
据统计,云海膳品旗下加盟农场占地总面积已达800亩,主要养殖黑土猪、黄牛等,年产值近1500万元。丹阳肉燕年销售达1500吨,年产值7000多万元,从业人员达300多人。
“我们最近还完成了云海膳品、一片云商标的注册申请。”云海膳品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商标,市场和消费者会更认可丹阳的品牌,农特产品也更能卖得上价。
在连江,像云海膳品这样的乡村“合伙人”模式越来越多:安凯乡同心村的养殖户联合起来,将鲍鱼养殖业向加工、文创、旅游等业态延伸;长龙茶山的茶农们与企业抱团,引进文旅项目,开展茶旅融合……
下一步,连江将继续立足现有农业产业优势特色,鼓励以产业为依托开展同业、同域联合发展,寻求农文旅融合多元发展,打造有生命力、有广阔市场的乡村特色产品,做大做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和金全/文 连江县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