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党支部+合作社,垦荒兴产

2023-05-20 18:21:23  来源:福建日报

  闽侯县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农业生产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破解山区、半山区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土地抛荒撂荒问题,保障粮食安全——

  党支部+合作社,垦荒兴产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加强耕地保护和用途管控。加大撂荒耕地利用力度。近年来,闽侯县鼓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破解山区、半山区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土地抛荒撂荒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

  党支部+合作社,“牵手”效果如何?在闽侯县洋里乡茶苑村、鸿尾乡鸿尾村等山区村,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茶苑村复垦撂荒地种上马铃薯后,收益前景良好,正准备播种夏季作物;鸿尾村复垦撂荒地种植油菜花,既能靠大片花海吸引游客,又能以菜花养蜂、菜籽榨油增加收入……如今,闽侯县山区、半山区乡镇,萌动起“复活”荒地、振兴产业的热潮。

  支部领办,让土地流转动起来

  这几天,闽侯县洋里乡茶苑村种植的100余亩马铃薯陆续采收上市。由于山区海拔高、土壤条件好并错峰上市,每公斤售价3元以上,让复垦撂荒地、种上马铃薯的村民们对粮食生产信心更足了。

  闽侯县毗邻福州主城区,既有充满活力的大学城和繁华的县城,也有路途遥远、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山区、半山区。由于传统耕作方式收益较低,山区、半山区乡镇出现了土地抛荒撂荒现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有的乡村“空”了。

  治理土地抛荒、吸引农民回流,发展产业是根本。2022年,闽侯县出台《关于推进创建村党支部领办农业生产服务型农民合作社的实施方案》,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补等多种方式,鼓励和支持山区、半山区的村党支部领办农业生产服务型农民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平台,引入资金、技术和人才,复垦撂荒地、开拓新产业。

  洋里乡茶苑村海拔800多米,土壤条件不错,但由于坡度大、位置偏,村民不愿意耕种,长此以往,就出现了抛荒撂荒现象。

  由垦抛荒易,由荒复垦难。“开发撂荒地的最大难点是基础设施缺失。”洋里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江道检分析说,山区撂荒地没有喷灌设施,道路崎岖导致大型农机上不来,人工务农成本很高,因此,撂荒地复垦要先走“适宜机械化改造”的道路,以机械化带动规模化农业生产。

  土地承包经营权分散于农户,如何实施改造?靠农民“单枪匹马”干,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大,很难实现。去年,茶苑村驻村第一书记江仁长及村党支部书记林立平牵头,创建了闽侯县丰成农业专业合作社,开始谋划土地流转。

  “我们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组织优势,引导农户将闲置土地流转到村集体,再由村集体统一流转给合作社。合作社经征求农户同意,将流转的撂荒地进行‘宜机化’复垦,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收益率。”林立平介绍,目前该合作社已复垦撂荒地并种植马铃薯107亩,并将逐步扩大开荒规模,预计到年底复耕复种撂荒地258亩。

  在鸿尾乡鸿尾村,今年春天盛开的大片油菜花在朋友圈走红,游客络绎不绝。鸿尾村党总支书记叶友林介绍,油菜花海原来是普通的菜地,随着村里外出务工的人多了,不少田地荒废。为实现土地复垦目标,鸿尾村党总支领办鸿星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了500亩土地,进行统一经营管理,既解决了部分土地抛荒问题,又通过规模化、订单式种植提高了土地效益。

  能人领路,紧盯市场需求种田

  同样的一方水土,复垦、流转、统一经营后,怎样才能保持收益“长红”?依靠能人领路、紧盯市场需求,茶苑村、鸿尾村等山区村,都瞄准了大力发展高山特色农作物的耕种方向。

  茶苑村党支部领办的闽侯县丰成农业专业合作社,由林立平担任合作社的“主理人”。他在海峡蔬菜批发市场打拼多年,有着丰富的农产品销售经验。“根据茶苑村高海拔的特点,首先种植耐寒的马铃薯,山区收获期还能与平原区错开1个月,错峰上市,有效提高竞争力。”林立平说。

  他还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一季度能收2000公斤马铃薯,按每公斤3元收购价,一亩地产值就有6000多元,107亩的产值能达60多万元,利润约有20余万元。此外,合作社将通过采取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套种、轮作的方式,一年种植三季,形成春种马铃薯、夏种毛豆和玉米、秋种白萝卜的高山农作物产业格局,提高土地效益。

  在销售方面,丰成合作社未雨绸缪。“全年种植的农产品,已经有一部分通过闽侯县和福州市一些企事业单位,以认养模式‘预订’出去了。我们还在对接民天蔬菜批发市场和优野公司,积极开发多种销售渠道。”林立平介绍。

  鸿尾乡鸿尾村对撂荒地复垦后的种植安排,同样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的。去年以来,鸿尾村依托祖祖辈辈种植的稻田,搭上户外露营大发展的东风,开拓出深受市民游客热爱的“稻田露营”基地。为了给前来露营的游客增添新的风景线,鸿星合作社将流转、复垦的荒地种上了油菜花,创造出金黄色的花海景观。

  “现在,日均游客量达1200人次,倒逼我们继续瞄准游客需求种田。”叶友林说,合作社计划引入农业公司合作,带领农户种植葡萄、西红柿等优质果蔬,增添采摘游项目,满足游客需求,帮助农户增收。

  政策扶持,抛荒地“长”出新产业

  为了推动山区、半山区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复垦撂荒地,闽侯县拿出“真金白银”进行支持:2022年,全县投入建设资金1600多万元,用于山区、半山区改善农田灌溉、排水系统,完善田间道路的配套等。

  同时,闽侯县给予农业经营主体复垦抛荒地种植粮食补助至少600元/亩及种粮大户(超过30亩)补助300元/亩,基本与开荒成本持平。此外,闽侯县财政予以创建村党支部领办农业生产服务型农民合作社试点村一次性补助资金10万元,作为集体入股合作社的入股资金。

  政策扶持给力,激发出农民入社的信心。以茶苑村的丰成农业合作社为例,在村集体入股10万元的基础上,已有16名村民入股注资20万元,还正在持续吸引村民入股,多名外出务工村民表达了回乡入股的意愿。“对于种田的人来说,最大风险就是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依托现在这种种田模式,我们很有信心。”投入4.1万元、第一个入股的村民林立湘感慨地说。

  党支部引领办合作社的优势日益显现,催生更多跟进者。记者从闽侯县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县已登记注册37家党支部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合作社“各显神通”,在复垦的荒地上,培育出各有特色的农业新兴产业。

  和茶苑村同为试点村的廷坪乡塘里村,去年由村党支部领办了闽侯县森林人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返乡创业青年郑心煌担任负责人,积极动员村民入股,以“生态农业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优质高山无公害果蔬种植、牛羊养殖等,还将老旧房屋改造为特色民宿,唤醒了更多“沉睡资源”。“我们现在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拓宽农特产品的销路,触动农民加入进来,吃到乡村发展红利。”郑心煌说。

  党建引领办好合作社,已经积累一定成功经验。下一阶段,闽侯县将加大对党支部领办农业生产服务型农民合作社的工作指导,积极发展农业生产,不断拓宽收入渠道,实现撂荒地复垦和产业培育“双赢”、农户与村集体“双增收”。(记者 卞军凯 通讯员 苏枫 张存金 范志凤)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