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海带“变形记” 渔村“致富经”

2023-03-16 11:54:17  来源:福州晚报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福州是中国海带之都,连江是中国海带之乡。眼下,连江县10万亩优质海带迎来丰收。多年来,借着海上福州建设东风,海带产业做大做强,渔民也从“卖盐翁”变为“卖菜翁”乃至“卖碳翁”,奏响“富民曲”。

福州:海带“变形记” 渔村“致富经”

连江优质海带提前上市。连江融媒体供图

  10万亩海带抢“鲜”上市

  14日,记者乘船来到黄岐湾、定海湾海域,只见渔民驾驶渔船穿梭在一排排由浮球、养殖绳组成的“田垄”中,而在它的下方,深褐色的海带正随波摇曳。挂钩、拉绳、收割……渔民熟练地将海带从水中拉起,在船上垒起一座“海带山”。

  海带上岸后,在经历烫煮、冷却、脱水、盐渍、截断、绞丝、打结等环节后,被送往福州等全国市场。

  “每亩养殖区挂有400条绳索,每条长4.5米,夹了150株海带苗。今年的海带长势很好,每株已长到500克,都可以提早上市。”有着30年经验的老渔民林则彬告诉记者,他今年种植了20亩,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了两成,预计可收成60万公斤,明年还要继续扩大海带养殖规模。

  据统计,连江是全国最大的海带育苗基地、主要养殖基地,2022年的海带育苗26万大片,约占全国海带育苗量的40%。去年11月底,连江渔民在黄岐湾、定海湾、罗源湾等海域养殖了“黄官1号”“闽优1号”等优质海带苗约10万亩。

  福州“海带芯”闯出一片天

  良种是水产业的“芯片”。

  “都说物以稀为贵,我们提早半个月收获的‘黄官1号’海带,成了市面上的抢手货,售价可达到每公斤1元以上。”筱埕镇官坞村渔民林钦告诉记者,养殖海域阳光照射充足、营养盐丰富、温度适宜,使得连江的海带肥厚茁壮、藻体柔韧、色泽优异。

  尤为重要的是,当地通过与黄海水产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合作,培育出“黄官1号”“闽优1号”等6个海带良种。其中,“黄官1号”属于明星产品,叶片宽大肥厚,有0.5米宽、6米长,可谓“又高又胖又鲜”,还被国家评为“水产原良种”。

  “与普通海带相比,‘黄官1号’有三大优势:生长快,出菜率高达80%,产量可提高27%以上,亩产量可达25吨到30吨;二是耐高温20℃以上,抗病能力强,成活率可达95%;三是提前上市,从每年3月就可以采收。”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

福州:海带“变形记” 渔村“致富经”

官坞村海带养殖牧场。记者 林双伟 摄

  告别卖盐翁 迎来卖碳翁

  近日,筱埕镇凭借海带支撑产业,获评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10亿元镇。

  官坞村曾是个“有脚不踏官坞角,有女不嫁官坞男”的贫穷落后渔村。如今,当地海带养殖面积居全国村级第一,村民靠海带增收致富,还获评“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

  官坞村的蝶变,是福州海带产业的一个缩影。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海带主要用于工业,如提取钾盐等,村民当的是“卖盐翁”。随着海带转为食用,村民又当起“卖菜翁”。然而,海带作为鲍鱼的口粮,每公斤才卖两三毛钱,产品附加值低。

  为此,连江海带企业开始转型,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精深加工生产线。“我们将海带做成16个产品、16道美食和16种功效食疗品,每公斤价值数百元,实现1公斤熟干调味海带能换1吨水泥。”官坞海产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林哲龙介绍。

  不过,前些年,做一碗海带汤,洗、泡、煮,需要几个小时,并不讨年轻人的喜欢。因此,连江海带企业推出冲泡几分钟即食系列的海带结、海带片、海带苗、裙带菜、海带汤包、海带嫩芽以及网红系列的海带糕、海带酥、海带脆片产品,并将海带开发成预制菜产品,让海带产品进入永辉、朴朴等商超,还漂洋过海远销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等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福州还探索发展海带等藻类的碳汇渔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据《人民日报》报道,去年初,连江发布了全国首宗海洋渔业碳汇交易成果,海带企业在全国率先拿到一笔12万元的碳汇收入。截至目前,与海带相关的碳汇交易已有7起。这也意味着,海带养殖户当起了“卖碳翁”。

  根据《福州市“十四五”渔业发展专项规划》,福州市推动海洋碳中和试点工程,重点抓好6项工作,如开发藻类、贝类、红树林、盐沼泽、浮游植物等多类型海洋碳汇项目,在连江建设一个海洋碳汇展示馆等。(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陈成志 吴其法 )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