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章影:30多年坚持手工制作 擦亮丹阳线面“金名片”
陈章影和手工线面。连江融媒体供图
福州人逢年过节都要吃线面。在连江县丹阳镇坑口村,便有一位线面制作艺人——今年58岁的陈章影。
在丹阳镇坑口村,不时能看见丝丝缕缕如纱般的线面挂在支架上,在居民家门前画出一道道长五六米的美丽弧线。
为了在一天内阳光最充足的时候晒面,陈章影夫妇凌晨3点便开始准备制面。经过和面、揉条、松条、串面、拉面、日晒等工序,一根根白如银、细如丝的线面就做好了。
陈章影说:“这段时间手工线面进入销售高峰期,不少福州市区、罗源的客商早早就来订购。最忙的时候,一天能生产100公斤左右的线面,净赚400余元。”
据了解,线面系唐末“随王入闽”的美食。初时,线面工序简单,采用竖直拉法,又称挂面;后来经过不断改良,线面细如丝、长如线,黄庭坚诗句“汤饼一杯银线乱,蒌蒿如箸玉簪横”描绘的就是线面。
据陈章影介绍,生日、寿辰人们要吃一碗“长寿面”,象征平安长寿;外出远行或迎送宾客要吃一碗“太平面”,寓意一路顺风、居家平安。
“线面是丹阳镇‘三宝’之一。线面制作技艺民国时期传入丹阳镇,经过数代传承越发精湛,丹阳线面的名号也越发响亮。坑口村是‘丹阳线面’的发源地,产品好,口碑也好。”坑口村党支部书记林国建说。
随着时代的变迁,线面制作多数被机械化生产取代。“我想让老味道一直延续下去。”抱着这样的淳朴情怀,陈章影30多年来坚持线面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用勤劳的双手编织了一根根线面,也编织了自己的致富梦。
据统计,陈章影等村民以农业、副食品加工业及线面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已由去年的2万元提升到如今的2.6万元。
记者了解到,坑口村计划将村集体粮食加工厂改造成线面厂,收购村民的手工线面后打包出售,打造传统手工线面特色产业集群,助力乡村振兴。(记者 郑瑞洋 通讯员 陈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