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竹岐元格孝女坊重获“新生”

2023-01-08 16:23:59  来源:福州日报

  光绪23年(公元1897年),为纪念闽侯先贤陈景韶夫人王氏“割臂救父”,闽侯县竹岐乡元格村建造了孝女坊。

  上世纪中期,牌坊由于历史原因被拆除,构件散落民间,逐渐湮没不为人所知。

  2022年4月底,元格村联合闽侯县融媒体中心发布“征集令”,全网寻找失落的“圣旨”牌额等牌坊旧构件,至当年7月,牌坊坊额、石柱、石狮子、孝女坊葫芦顶底座等构件相继失而复得。1月6日,经过半年多的建造和打磨,孝女坊终获“重生”。

闽侯竹岐元格孝女坊重获“新生”

修复完成的孝女坊。通讯员 林若野 摄

  百年孝女坊终获“新生”

  “我来元格驻村前,就知道陈景韶是白沙远济桥和市区诸多桥梁的倡议修建者,是晚清时期闽侯地区的乡贤,对他的生平事迹很感兴趣。到其故乡元格驻村后,我从村民和陈氏族谱中,多次听说陈景韶的妻子王夫人获得朝廷褒奖赐建孝女坊的故事,觉得这是一处很不错的‘孝’文化基地,于是产生了重修孝女坊的想法。”闽侯县融媒体中心新闻中心主任、元格村驻村第一书记王立强说。

  此后,王立强和村两委干部、相关文史专家共同策划,首先从族谱中寻到了孝女坊的图样,还多次寻访曾经见过孝女坊的村民,从他们的叙述中,一步步还原孝女坊的原貌。“确认了原貌后,下一步就是寻找散落遗失的构件,虽然是重建,我们也希望可以尽可能用旧有的构件,将孝女坊‘再现’出来。”

  “元格村构建了‘户、队、片、区’四级网格,干部群众的热情很高。大家提供了许多构件的讯息。如四根对联石柱、两只柱顶石狮子、孝女坊葫芦顶底座、左额坊等构件都是热心村民提供线索或捐赠的。”王立强说,同时,村两委也联系了部分文史专家和民俗学者,对各类线索和构件作了进一步梳理和考证,确保其真实性,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到2022年7月,孝女坊现存的重要构件基本都被找到。

  传递孝亲价值理念

  记者在现场看到,重修后的“孝女坊”坐北朝南,有四柱三间三楼,通高约7米,面宽近8米,整座牌坊主体结构平稳、庄重大方,新旧构件融于一体,宛如天成。走近牌坊,细细观看,只见牌坊底层左右两边雕刻祥云图案,主体支撑的四根石柱正面分别书写有“父姑双请命”“巾帼一完人”及“琴瑟廿霜回首生前成梦幻”“家山片石留名身后补天年”两副对联,背面则刻有“阙廷恩命九泉知”“生死别离终古恨”和“绰楔千秋不夕阳”“优昙一纪无中寿”等字样,中层两边是孝女坊最重要的构件之一“额坊”,两面皆有文字,左右各置一面,其上分别书: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礼部提请旌奖;赐同进士出身直隶州用特授丹徒县知县陈景韶妻王氏立。

  “额坊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右边是孝女坊的旧构件,由村民陈礼彬捐献,左边是依照其复刻的新构件,基本保持了原样,孝女坊上的文字生动描写了王氏一生的荣耀,阐述了后人对这位孝女的景仰,其中蕴含的优秀的价值理念值得我们深思。”元格村支委陈礼胜介绍。

  挖掘弘扬侯官文化

  “孩提时代的我,经常去元格的进京古道附近玩耍,‘孝女坊’是古道边上不可忽视的一座建筑。那时候觉得牌坊很高大、很气派,回去问长辈,他们说牌坊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并给我讲王夫人‘割臂救父’的故事。因此,自小牌坊在我心里就是‘孝’的一处象征。”今年75岁的村民陈礼由老伯说,后来,牌坊拆除时,他刚过弱冠之年,忙于在外求学谋生,从家人口中听闻此事后还伤心了许久。

  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时光一转眼近50年过去了,记忆中的那处牌坊竟然重新出现在眼前,这让他不禁感慨万分。“曾几何时,孝女坊所在地被开拓成了田地,‘消失’在元格村的乡野田间。关于它的故事、记忆也慢慢被人们淡忘。多亏了竹岐乡和元格村的干部们的努力,将尚存于世的老构件一一收集起来,这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牌坊才得以‘重生’。”陈礼由说,今年春节,他想带着回乡探亲的家人一起来孝女坊走走,同他们讲讲这座牌坊的故事和意义。

  岁月沧桑,百年时光如飞般掠过,昔日的田园已遍布民居。尽管孝女坊饱经历史的风雨侵蚀,但再兴的孝女坊主体精美,历史构件清晰完整,依旧是一处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古迹,蕴含于其中的美德更不会被时间所“冲刷”。

  “未来,我们将把孝女坊、陈景韶故居、孝文化步行道、元格登山观景道等资源串珠成线,打造成具有元格特色的文旅休闲度假地。同时,进一步吸取孝女坊存在的孝道内涵,加大陈景韶进士文化的宣传力度,打造闽侯孝道第一村的文化品牌,为挖掘和弘扬古代侯官文化增添一抹鲜活的‘印记’,以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王立强说。(记者 谭湘竹 通讯员 林若野 陈堡 吴羽钒)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