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茶港”如何重振雄风
茶叶,与瓷器、丝绸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出口产品。
百余年前,中国东南一隅,闽江之畔,千年古城福州也因“茶”而兴,继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后,又现“世界茶港”之风采。
时序更替,昔日“世界茶港”仍有一些“火种”留存至今。重忆过往,探寻茶贸强盛的历史原因,可为今日重振“世界茶港”带来更多启示。
“世界茶港”盛极一时
160多年前,每到茶叶交易时节,福州港茶商云集,南腔北调与洋文交汇。满载各品类茶叶的船舶从这里出发,驶向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地,福州出口的茶叶一度占全国茶叶输出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茶港”。
福州与“世界茶港”的故事,得从“茶”开始讲起。
在福建,有山的地方就有茶。丘陵山地遍布、气候温润,世界乌龙茶、红茶、白茶、茉莉花茶均发源于此。福州不仅毗邻主要茶产区,明清时期福州人就以茶为营生,茶区遍及所辖各县。
茶有了,怎么把茶叶卖往国外?运输是头等大事。
“滨海之区,贩茶最便,无过福州”。福州通过水路,连接福建近一半的面积,上可连接茶山,下可直通海航道,成为交通、贸易的枢纽。
将茶叶运往海外,还需对外交流的基础。据记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福州与东洋、印度洋、南海诸国有商贸往来,茶文化交流十分频繁。1844年,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对外窗口进一步打开。
此时,距离福州成为“世界茶港”,只差了一点“运气”。
受太平天国运动和上海小刀会起义影响,上海、广州一带的茶叶贸易被迫切断,大部分转战福州、厦门,各地茶叶经闽海关输往欧美各国。自此,“世界茶港”福州开始了它的传奇。
1854年,福州输出的茶叶价值占全国茶叶出口总值的35%~44%,福州港仅茶叶出口一项就占全国出口总值的20%左右,成为中国港口的执牛耳者。
除了福建原产地的茶,来自各地的红茶、绿茶、白茶、砖茶等,也都集中在福州港出口。也是在此时,福州通往英国伦敦、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等地的多条“海上茶叶之路”逐步形成,福州成为驰名世界的茶叶集中地、茶叶外销的重要输出港和转运港。
“沉寂”中孕育着力量
“世界茶港”兴盛的时间并不长久。19世纪末,随着印度、锡兰、日本等新产茶国的兴起,加上中国制茶技术落后和高昂的运费、税收等,闽茶竞争力渐失,“世界茶港”由此没落。
细数这二三十年的辉煌过往,不难发现,“茶品丰富”“交通便捷”“对外开放”等是福州得以把握机遇成就盛名的关键要素。目前,尽管“世界茶港”名声不如往日,但一些曾经的优势仍得到保留并加以提升。
保证茶叶品质。近年来,福州积极打造绿色生态茶园。目前,世界茉莉花茶的高端产品均为福州出产,福州茉莉花茶出口单价位居榜首。
放眼福建各地,正逐步设立标准化智慧茶园,不断提升茶叶品质。目前,在产量、单产、全产业链产值等方面,福建茶夺得六个“全国第一”。
茶贸往来频繁。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品类茶叶均在福州建立了销售渠道,而由福建、福州走出的茶商占全国的六七成。
交通不再受限。水路优势扩大,马尾港已是远洋渔获等产品进出我国的枢纽,江阴港特辟13条“丝路海运”航线;郑和七下西洋的驻泊地长乐,崛起一座通达世界的国际机场;“闽都号”中欧班列直达俄罗斯、中亚五国及德国汉堡等地,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虽然保留了好基础、实现了新发展,但福州茶产业、茶交易仍欠缺一些“火候”。
国际茶叶市场格局已由茶港时代的“卖方市场”转向现在的“买方市场”,挑战迭起:
从茶苗、种植、植保、机械化到成品的全过程,难觅交易、投资出口,制约茶产业发展;
福州最大的茶交易场所——五里亭茶叶批发市场,年交易量近20亿元,距规模化还有一大段距离;
受疫情影响,出口茶贸易中,茶叶总销量减少,单价难以提高,国外茶文化尚未普及,高端茶品在外遇冷。
福建省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高峰表示,如果没有大市场、大网络的支撑,继续延续单一的茶贸交易模式以及茶市体系,难以重建过去的茶贸优势。
“世界茶港”的发展启示
一座省会城市、昔日茶港,如何重现辉煌?
百年前的“调研报告”《考察锡兰、印度茶务并烟土税则清折》,在今天看来,仍不乏参考价值。
报告认为,印度、锡兰之红茶虽不及中国上等之红茶,但在中下等红茶方面,由于叶片较大、机械生产,故香气浓厚,西人已用惯味浓价廉印锡茶叶,故中国只有提高茶叶生产质量,“改良上等之茶”以增加出口。
百年后,面对更为广阔的世界贸易舞台,我们还需要做些什么?
“要进一步实现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在首届中国茶叶交易会“三茶统筹”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一语中的。他以“均价高但产量不高”的福州茉莉花茶为例,建议在吸取传统窨制工艺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升级,研发、引入智能化机械设备,增加技术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被产品挤压的利润空间,提高“茶叶价”,推进茶产业标准化、自动化。
在“改良上等之茶”方面,高峰认为,“福建茶”已具备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特点,不过,在打通国际“通道”上,尽管有“闽茶海丝行”等活动铺路,却在找准海外目标市场、茶叶物流运输等方面存在差距。
对此,高峰建议,福州可与目前比较成熟规范的国内外茶交易市场展开互动合作,打开茶贸“网络”,构建国际国内贸易“双循环”;加快建立更公正、更权威的茶交易平台,为全品类茶叶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服务,让福州这个“世界茶港”更具生命力、影响力。
“期待福州发挥‘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以更为包容开放的姿态去构建、打造一个‘立足福建、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福州茶港。”高峰说。
百年前,是武夷山等地的茶叶原料、福州的水运优势、英俄的渠道与工业技术,欧美的市场与资本等,带动茶叶大规模、跨地域流动,令“世界茶港”兴盛二三十年。
如今,在不断汲取“世界茶港”的历史养分中,福州一方面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着手布局“五里亭”全国茶叶贸易交易中心。此次借首届中国茶交会契机,福州将重振当年“世界茶港”的雄风。(记者 蓝瑜萍 林瑞琪 林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