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鹤上青桥村倾力打响特色产业品牌:番薯有名堂 振兴有希望
村民们忙着采收地瓜。(长乐青桥村供图)
董奉山下,青桥村中,一垄垄齐整的番薯苍翠欲滴。长乐区鹤上镇青桥村党支部书记陈国仕拨开表层泥土,不一会儿,就挖出了七八个红彤彤、肥嘟嘟的番薯。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四百多年前,青桥村的“番薯之父”陈振龙冒死引种番薯,缓解了国内饥荒;四百多年后,青桥村倾力打响番薯产业品牌,探索特色产业振兴之路。
打响文化品牌
讲好番薯故事
位于鹤上镇青桥村的陈振龙故居,经过修缮,如今获得新生,部分成为展馆。穿过古色古香的厅堂,进入展馆内,映入眼帘的便是陈振龙画像。以画像为轴心,陈振龙冒死引进番薯、陈家七代推广番薯种植的故事次第展开,娓娓道来。
“今年,鹤上镇特邀区纪委、区文体旅局等有关部门进行合作,聘请专业团队对陈振龙故居进行修缮、布馆。”鹤上镇相关负责人表示,陈振龙故居修缮工程今年已完工,展馆布展工作基本完成,即将在番薯节上亮相。接下来,陈振龙故居周边基础设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提升。
在距离陈振龙故居不远的地方,陈振龙纪念馆高大端庄、气势恢宏。在纪念馆的番薯学堂内,墙上挂满了关于番薯的诗文,书香气息弥漫;番薯农耕工具整齐陈列,对外展示;三尺讲台,一方书桌,静静诉说着关于番薯的传奇故事。
“陈振龙纪念馆经过布置,将成为孩子们研学的课堂。”陈国仕告诉记者,青桥村正在与鹤上中心小学对接,学生将在纪念馆内的番薯学堂学习、互动,了解番薯文化。后续,青桥村将以“研学+田野乐园”的模式开展活动,带着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感受种植番薯的乐趣,寓教于乐。
鹤上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青桥村被纳入长乐区乡村振兴董奉片区的连片发展规划中,将进一步综合开发,深挖“番薯文化”深厚内涵,积极发展相关产业,全力打造“农学未来村”。
建设示范基地
丰富番薯品种
如何丰富番薯品种,让番薯“开枝散叶”?这是青桥村竭力解答的问题,答案可以在番薯示范基地找到。
“这片是‘长乐振龙1号’,那片是‘福薯170705’,还有那一片是‘福薯34’和‘福薯200503’。”在番薯示范基地内,每株番薯秧都挂着自己的“身份证”,村民陈依伯正在田间悉心照料。“这几年,随着村里大力推广种植番薯,我们才知道,番薯原来有这么多品种。”陈依伯说。
为鼓励村民种植番薯,青桥村借助土地流转,成立了番薯示范基地,并与长乐区农业农村局合作,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的种质资源库中引进多个番薯品种在基地内试种,形成了农业农村局指导、村部组织、村民管理的模式,将青桥村番薯品种从最初的几种发展到了如今的上百种。
经过青桥村红泥土的滋养,引进的“福薯806”(长乐振龙1号)很快就展示出优势,产出的番薯具有薯块大、薯皮薄、口感甜、产量大的特点,受到村民青睐。
为寻找地瓜干、地瓜烧等衍生制品的最优原料,持续提高产品附加值,村里还出面协调土地问题,建立番薯园,并交由青桥陈振龙番薯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雇来专人打理,对四五个番薯品种进行试种、研究。
“当前,村中的试验田有100多亩,接下来将再开辟约200亩土地用于地瓜新品种种植,带动更多村民加入种植行列,增加村民收入。”陈国仕说。
深加工促销售
番薯成为“金豆豆”
从种植到深加工,如今一个个小番薯摇身一变,成了青桥村村民的“金豆豆”,成为远近闻名的“香饽饽”。
走进村中的环保空气能烘干果蔬厂,只见一片片地瓜平铺在机器上,烘干成片,香气扑面而来。产品在无菌环境中被装罐装箱,带着村民的希望销往各地。
“过去,由于果蔬易腐,销路难开,村民时常面临滞销积货的窘境。”陈国仕介绍,2020年,在青桥村支持下,村民陈孝棋与其他几名村民联合成立了青桥陈振龙番薯农业专业合作社,引进了1台空气能烘干机,收购村民的水果和番薯并进行加工、销售。
“陈振龙冒死带回番薯藤,救了千万中国人。作为他的后辈,我也要帮村民们摆脱困境。”陈孝棋说。
2022年,在镇村干部的指导下,合作社注册了青桥龙眼、青桥茉莉、陈振龙番薯等品牌,并将产品进行精细包装,推出“鹤上三宝”礼盒进行宣传销售。
“接下来,我们还将推出地瓜干、地瓜烧等产品,丰富产品种类。目前,我们正在与商场、网购平台洽谈,准备打开销路,让青桥龙眼、青桥茉莉、青桥番薯这‘鹤上三宝’走出福州、走向全国。”陈国仕说。(记者 余少林 见习记者 宋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