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这样变成“生态草”

2022-12-15 19:03:22  来源:福州晚报

  在平潭改良盐碱地、在龙岩治理废弃矿山污染……

  菌草,这样变成“生态草”

  10月16日,菌草技术发明人、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员、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林占熺站在二十大“党代表通道”自信地介绍:菌草成为闽宁扶贫协作的第一个产业,帮助宁夏西海固17500多个农户摆脱了贫困,被称为“致富草”“幸福草”;菌草援外“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已经传播到世界106个国家和地区;菌草也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他表示,将继续努力奋斗,让这一“幸福草”也惠及更多发展中国家人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如今,在林占熺的带领下,菌草的应用领域已远超“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的最初定义。菌草产业已成为一项保护生态、带动增收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日前,记者走进位于福建农林大学的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探寻运用菌草技术治理生态的奥秘。

菌草,这样变成“生态草”

今年6月18日,林占熺在平潭向来考察的院士专家介绍菌草治理盐碱地效果。

  改良盐碱地

  菌草帮得上忙

  福建平潭岛的长江澳,“世界三大风口”之一,常年风大沙猛浪急,曾有“一夜沙埋十八村”的说法。除了风沙问题,平潭岛还面临着长期在海水作用下的土地盐碱化,这些都导致植物难以成活。如今,这里孕育着新的希望——林占熺带领技术团队,在这岛上开展菌草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试验示范,有望将滩涂盐碱地变为良田。

  “这里是重度盐碱地,连耐盐碱的木麻黄都无法存活,但是菌草却能稳定生长。”林占熺表示,团队在含盐量高达14.7‰的重度盐碱地,种植绿洲1号和巨菌草,3年后含盐量降低至1.3‰。

  为什么会发生如此显著而有趣的变化呢?

  林占熺介绍,团队通过盐碱胁迫对菌草的适应性研究,筛选出菌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相关耐盐菌株和巨菌草、绿洲1号等多个优质菌草草种,并探索出适应盐碱地的多种种植技术模式。在试验示范中,他们还揭示了绿洲1号根际耐盐碱菌群降低土壤盐碱度的作用机理,即菌草可通过改善微生物种群结构来改良盐碱地土壤,从而提高了菌草抗盐碱能力。

  “菌草是生态治理的先锋植物。它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抗逆性强、保水保土。其中,巨菌草高度可达7米,富含内生固氮菌,可在坡地、沙地、盐碱地快速生长,能有效改良盐碱地。经过4年的试验,我们筛选出的‘绿洲1号’菌草可以在含盐量9‰以下的盐碱地种植生长。”林占熺说,如果把菌草放入嘴中,会感觉有咸有甜,咸的更多一些。甜,是菌草本身的味道;咸,则是菌草吸收了土地的盐分。

  “运用菌草技术可将盐碱地改造为良田,进行海岛滨海生态治理、改良滩涂盐碱地的土质,是行之有效的实践创新。”今年6月现场考察的院士专家对此表示充分肯定,指出平潭海岛滨海菌草防风固沙试验的成功,对世界岛国开展生态治理、应对气候变化具有很好的示范意义。

  据介绍,目前,该项目成果已在福建、宁夏、内蒙古、河南、江苏等省区的盐碱地推广应用,示范面积达2万多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效益。林占熺表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团队目前也在尝试将其运用至更多地区。

菌草,这样变成“生态草”

龙岩市永定区西陂村的矿山弃渣点种上菌草。

  治理废弃矿山

  菌草来当“先锋”

  今年9月,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带队在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的矿山弃渣点开展菌草矿山生态修复试点示范,这是省自然资源厅示范项目。

  “这片地由于常年矿渣堆放形成土壤污染严重,矿渣渗滤液四溢,致使山川河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团队骨干郑丹告诉记者,永定区废弃矿山主要表现为坡度大,多煤矸石,土壤物理结构不良、贫瘠、极端pH值、重金属含量过高等,对矿区景观、土壤、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均产生了巨大影响。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首要工作是植被恢复,植被恢复不仅起着构建退化生态系统初始植被群落的作用,还能促进土壤结构与肥力及土壤微生物与动物的恢复,从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恢复与重建。

  今年,菌草团队在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建立菌草治理废弃矿山科研示范基地,利用菌草生物措施配合工程措施,结合现代物联网技术,对废弃矿山治理效果进行动态监测,开发“智慧菌草”生态治理专用大数据平台,为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提供投入少、见效快、效果好的菌草生态治理新途径。

  用菌草治理废弃矿山有何优势?

  林冬梅介绍,实践证明,菌草作为先锋植物,它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广等特点,可快速使矿区复绿。此外,菌草的重金属富集能力强,可带走土壤中的铅、镉、汞等重金属,改良土壤、提高水源涵养功能和增加生物多样性。同时,也能将菌草产业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为当地经济增长提供发展的新动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接下来,他们在这里的治理面积计划达300亩。

  据了解,在林占熺的指导下,我国河南、江西、贵州、湖南、新疆、内蒙古等多地将菌草作为“生态草”在各种环境下加以利用。(记者 梁凯鸿 通讯员 林良辉/文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