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避暑南下越冬,鲍鱼为何要“旅行”?
鲍鱼被誉为“海洋软黄金”,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海产品之一。如今,我国鲍鱼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南北转场”的养殖方式也被人们所熟知。近日,一批鲍鱼从山东省荣成市出发,“旅行”一千多公里,抵达相对温暖的南方。
这是11月25日在福州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海域拍摄的运输船上装载的鲍鱼。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有不少网友问:鲍鱼为什么要“旅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如何保证“旅行”中的安全?新华社记者在“中国鲍鱼之乡”福建省连江县给出答案。
网友:鲍鱼为何要“旅行”?
记者:鲍鱼十分娇嫩,对生长环境要求特别严格。大部分鲍鱼适合生长的水温在16至22摄氏度之间。每年4、5月春夏之交,南方海水温度升高,鲍鱼到北方海域“避暑”,到了11月秋冬之际,再南下“过冬”。“北上南下”让鲍鱼的生长速度更快,成活率提高约三成,产量可达两倍,还可以降低夏季南方台风和赤潮带来的风险。
这是11月25日在福州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海域拍摄的鲍鱼运输船(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网友:鲍鱼“旅行”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记者:一般来说,有陆路和水路两种方式。从山东荣成到福建连江,走陆路用卡车运输大约需要一天一夜,走水路用专业运输船,大约需要80个小时。
这是11月25日在福州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海域拍摄的鲍鱼运输船。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网友:怎样保证“旅行”中鲍鱼的安全?
记者:鲍鱼一般吃海带、龙须菜等藻类,3至5天喂一次。走水路大约3天的时间里,鲍鱼是可以不用进食的。为了保证鲍鱼在运输过程中的存活率,它们乘坐的运输船可直接引入海水,并为海水增氧。
11月25日,在福州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海域,渔民在运输船上冲洗鲍鱼养殖箱。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网友:多大的鲍鱼能出门“旅行”?
记者:鲍鱼可以算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一般在六个月大,从小苗长到大约2厘米的时候离开连江前往北方,在北方待半年,过了夏天之后再回到家乡。抵达连江后,这些鲍鱼将继续被运送到渔排上下海养殖。
11月25日,在福州连江县苔菉镇后湾海域,渔民把从运输船上卸下的鲍鱼养殖箱运到渔排上进行挂笼立体放养(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网友:“路费”是否会增加养殖成本?
记者:走船运,平均每笼鲍鱼的“路费”大约30至35元,分摊到每斤鲍鱼身上大约是2元。一笼7公斤的鲍鱼,运到北方过夏天能长到11公斤,如果在南方过夏天可能只剩下6公斤。扣除运输成本,一笼鲍鱼可多赚约200元。对于消费者来说,养殖周期缩短、大量上市的鲍鱼价格也更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