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来了!看长乐乡村这十年如何“美颜”
一片片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一阵阵文明乡风吹入万家、一批批特色产业生机盎然……十年来,长乐坚持把目光聚焦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姜亮/摄
乡村新居
展现全新风貌
漫步屿北村,“桃花园”“咏桂园”“幸福田园”等一众公园,星罗棋布于道路两旁。公园内,曲径通幽,果香扑鼻。长廊、花园、院落等旧建筑见证了岁月变迁,又得以翻修再造、重获新生。
对于这些变化,古槐镇副镇长、屿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蒋光佑激动地告诉记者,屿北村把钱用在刀刃上,投入138万元提升、完善集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康乐疗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屿北公园,全面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吸引了众多游客来此打卡。
无独有偶,鹤上镇青桥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面治理环境污染,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周锦云/摄
如今的青桥村湖水清澈,绿树掩映房舍,湖边蜿蜒曲折的木栈桥营造自然舒适的亲水环境,村中随处可见的绿树、花草,将古香古色的亭子、院落点缀得更加诗意盎然,村里的老房子纷纷都换上了“新面孔”,村居颜值再提档。
屿北村、青桥村旧貌换新颜,只是长乐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还有更多的村庄陆续成为长乐的“颜值担当”。
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乡风
“乡村美不仅是道路整洁、村庄变美等外在变化,更关键的是提升群众的文明意识、激发群众的爱美之心,以人的心灵美涵养环境的‘内在美’。这是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期待的应有之义,也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环境与文明内外兼修、同步提升的重要途径。”玉田镇琅岐村党总支部书记李桂锋说。
近年来,玉田镇琅岐村积极倡导婚育新风和厚养薄葬理念,并依托道德评议会,以评促教,倡导移风易俗,树立起文明新风尚。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道德评议会
村民刘为峰自豪地跟记者分享:“道德评议会开始后,我们也是相当支持村委会的工作,村民不仅简办红白喜事,还把节省下来的二十万多元捐给村里,用于乡村建设,改变村容村貌。”
风俗改了、民风好了、乡风正了……梅花镇梅新村里,道德评议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村里的两委干部、老党员、乡贤、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不仅讲述村里的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更是指出身边不文明行为,共同出谋划策,落实改进。每季度一场的道德评议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村民的行为习惯,带领村民共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长乐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去年以来,全区新办简办婚丧喜庆共节约资金约8.7亿元。引领乡风文明的关键在人,只有让老百姓们都参与进来,乡村振兴才有活力、有动力。
金色丰收
透出亮眼品牌
金色,是秋天最明亮的颜色,丰收是秋天最动人的景色。走进古槐镇青山村龙眼园,一串串饱满紧实的龙眼挂满枝头,万亩龙眼喜获丰收。青山村推进农文旅的全面融合,今年推出了四大贡果文化产品,包括青山龙眼的高端品牌“青山宋种”、青山村手绘长图《青山宋韵》、青山龙眼数字藏品以及青山龙眼主题影片,赋予了农产品以乡村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历史文化品位。
“青山宋种”龙眼
《青山宋韵》长篇手绘数字藏品
金色丰收鼓足了钱袋子,“夜色经济”则抚慰着凡人心。漫步在夜色下的首占村,整齐划一的摊位,琳琅满目的小吃,炒田螺,烤肉串、冰饭冰粉,应有尽有,香味飘溢,让人口舌生津。夜色经济的兴起,为振兴乡村,富裕村民打开了新路子。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兴旺。长乐区坚持在“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指引下,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业产业稳步发展。全区225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23个村超过100万元。区财政每年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重点扶持休闲农业、品牌农业、绿色农业发展,打造了雪美农业、茂丰农业、飞思农业等现代化农业品牌,推广了“青山”龙眼、“漳港”海蚌、“聚泉”烤鳗等一批特色品牌农产品,培育了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家、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6家。2021年龙头企业产值突破91.4亿元,同比增长15.85%,超过全区农业产值增幅9.95个百分点,拉动了长乐区一产产值。
雪美农业
长乐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有力的举措、有序推进成果拓展、稳步实现有效衔接,在乡村振兴之路上阔步前行,乡村发展前景必将更加广阔。(记者 王瑜璇 李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