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李果复兴记
盛夏七月,永泰李果迎来采摘季,漫山遍野的李子树上,一串串李子圆润饱满,散发着淡淡果香。
采李果,制李干,曾经是家家户户的致富渠道,却随着环境整治,蜜饯产业的外迁以及农户长期的粗放式管理,陷入了低迷。近几年,每年都有一些鲜果烂在地里,李果一度衰落成果农们的“伤心果”。
为推动李果产业转型升级,永泰出台《永泰县振兴李梅产业发展若干措施》,大力推动李果种业创新、标准化生产、加工工艺提升,推出李果价格指数保险,拓展李果精深加工,走出了一条李果产业复兴之路。
种植户在采摘鲜食李。记者 叶欣童 摄
管理标准化
从加工向鲜食转型
“今年鲜食李的价格不错,零售价最高能卖到每公斤12元,现场采摘的价格就更高了!”昨日,在盖洋乡前湖村仙亭山鲜食李基地,负责人李秀妹正忙着将刚采下的李果装箱打包,只见她头顶烈日,汗水不由地往下淌,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
仙亭山鲜食李基地是永泰面积最大的鲜食李种植基地,早在2018年就与省农科院合作尝试在高山地区种植鲜食李。“过去永泰李果多作为加工李,常常果子还没成熟就被打下,一公斤才卖1元左右,打击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李秀妹说,“鲜食李不仅可以直接食用,市场价格高,筛选出的果子可加工成李干、淡李干等,进一步提升收益。”
其实,加工李和鲜食李最大的区别并非在品种,而是在标准化管理上,如何改变果农传统的种植理念呢?
“首先我们制定了鲜食李生产管理的技术标准,并引导种植大户作出示范。”永泰县农科所所长黄振标说,“我们在盖洋、梧桐、嵩口、东洋等地建设鲜食李示范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配方肥以及节水灌溉设施、防虫网、黄板等病虫害绿色防治设备。”
同时,永泰与省农科院合作,依托仙亭山鲜食李基地的产业优势,打造李果种业创新中心,已实验种植80多个新品种,每年可提供一万株新苗用于推广。
在各项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目前,全县鲜食李基地面积增长至3000亩,年产量达4000吨。
保险来兜底
果农种植更有底气
尽管农业大户在李果转型上走出了新的一步,但果农们心中依旧惴惴不安:管理标准化意味着人工成本提升了,需要购置有机肥、防虫网、太阳能杀虫灯……这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万一鲜食李市场价格又跌了怎么办?
上个月,永泰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平安财产保险永泰支公司与15家企业签署淡李干原料李果价格指数保险,投保面积达1300多亩,让果农吃下了“定心丸”。
“我们主要针对严格执行鲜食李生产管理技术标准,以淡李干加工原材料生产供应的种植企业进行兜底保价。”县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延晖介绍,李果价格指数保险每亩保费180元,其中政府承担80%的保费。当李果市场价低于3元/公斤时,保险公司将按照约定标准每亩给予赔付。
同时,永泰对于实施标准化建设的鲜食李基地,按照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金额50%予以补助,最高可补助30万元,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果农的生产成本。
研发新产品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新理念的推动下,传统李果种植逐渐从粗放式转向精细化、标准化,李果饮料、李果风味啤酒等新产品也接连问世。
在永泰县农特馆内,两款名叫“有的梅的”“我的李的”的汽水格外引人瞩目,手绘瓶贴融入古厝、山林、大樟溪等设计元素,瓶盖采用不伤手的易拉盖设计……这是由永泰县乡村复兴基金会打造的公共品牌“永泰好物”和“碧山村精酿”联合出品,以永泰李果和青梅作为鲜果原料,运用精酿啤酒技术“酿”出来的果汁汽水。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一瓶李梅汽水的价格就可达到15元,主要进驻文创馆、咖啡店、酒吧等高消费市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带来的升值增效不言而喻。
不仅如此,永泰还积极引进福建口袋精酿啤酒厂落地嵩口镇研发李梅风味啤酒;嵩口镇供销新社对接山东高校专家团队,打造酿酒实验室,开展李梅水果酒研发;引入台湾团队在长庆镇打造李果观光工厂,进一步提升李果精深加工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记者 叶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