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汶合村:“绣”出新“花”样
最近,在离市区80多公里的闽侯县廷坪乡汶合村良地自然村内,一朵朵玲珑的绣球花争相绽放,淡紫、浅蓝、粉红、嫩黄……特殊的伞形花序上,重重叠叠的缤纷花瓣拥着圆形的绿叶,组合出巧夺天工的美貌,扮靓了曾经荒芜空荡的山谷。
闽侯汶合村良地自然村风光。
绣球花的花语是“希望”“团结”“圆满”。花海呈祥的背后,有着一段当地党委、政府探索实施回乡创业工程,乡贤以“绣山花谷”回报乡梓,给乡亲带来致富希望的美好故事。
绣球花盛开。
引进项目 冷清村落变身网红花谷
地处偏僻的良地自然村因交通不便,发展相对缓慢,曾是一个无项目、无资源、无资产的村落,常住人口仅有100多人。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2018年,在国家强调支持年轻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的大背景下,村里年已八旬、有着40多年党龄的陈齐灼把目光瞄准自己的儿子陈荣顺。
陈荣顺在闽南从事花卉产业十多年,开办插花职业培训学校,建有花卉种植加工基地等。2018年,他领衔的团队恰好成功研发出鲜花保鲜技术,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这项技术可让陈荣顺在家乡大展拳脚。”陈齐灼说。
2019年2月18日,以“鲜花经济”助力乡村振兴的想法一经提出,廷坪乡党委、政府和汶合村两委迅速行动起来。3月3日,乡招商小分队赴安溪考察陈荣顺的花卉基地。紧接着,村两委马不停蹄宣传项目、流转土地,乡里也迅速派驻专人为陈荣顺办理项目落地手续。3月31日,福建绣山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式在闽侯注册。4月5日,首批绣球花苗从安溪运来。不到两个月,“绣山花谷”项目成功落地良地自然村。
“项目能够成功落地,离不开村民们的团结聚力。”汶合村副主任陈宗满说,项目首批用地100亩,涉及七八十户村民。村干部还没挨家挨户动员,几十户村民就不约而同达成共识,主动免费出让涉及的土地,纷纷来村里办手续。同时,数十户村民还通过集资参与到项目中来。
2019年5月底起,首批绣球花绽放,大量游客涌入,汶合村从冷清村落变身网红花谷。
陈齐灼坦言,每天坐在村口的石拱桥上,细数一天有多少车辆进村,又来了多少游客,他的心里可高兴了。
游客观赏绣球花。
多点开花 乡村呈现欣欣向荣之态
据介绍,绣球花一年有三次花期,每亩可采花6000朵、产值近万元。虽然廷坪乡地偏路远,但靠着陈荣顺团队研发出的鲜花保鲜技术,将新鲜绣球花采摘做成永生花,效益实现翻倍。
“绣球永生花可保持5到8年时间。”陈宗满告诉记者,在永生花的基础上,陈荣顺团队还研发出游香花技术,该产品集观赏与保健功能于一体。仅前年教师节和去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游香花产品就卖出2万多份,产值超200万元。如今,加上鲜切花、盆栽等,良地绣球花的年产值可达五六百万元。
“绣山花谷”项目也让村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绣山花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时,七八十户村民入股参与;在汶合村两委的引导下,村民积极学习花卉种植技术,成为“绣山花谷”的养护人员。“绣山花谷”项目引来了客流,带动了村里桃李产业的发展,到2019年,汶合村桃李种植面积从原来的600亩增至1000多亩,全村果农的年纯收入飙升至600万元以上。
凸显的效益让汶合村两委更加坚定了走以花卉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陆续投入近700万元,先后修建沿溪木栈道,登山道、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整体品质。
如今,每年7-8月,随着绣球花绽放、水蜜桃和芙蓉李相继成熟,游客纷至沓来,汶合村一跃成为福州近郊乡村旅游的“黑马”。
游客在花海自拍。
抓住机遇 打造闽侯乡村旅游示范点
在汶合村,有一条长1公里的绣球花道,格外养眼。花道尽头,即是良地银矿遗址。宋、明时期,这里经历了一段风光的“白银时代”。
《闽侯县志》中有一段关于“良地银矿遗址”的记载:“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在岩壁上尚存有数十个人工采矿的矿坑,坑可相通。最大的坑径约2.5米,深约5米。山脚下遗有许多冶炼过的矿渣。在1989年被闽侯县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良地银矿是宋朝时期全国重点银矿之一。如今,良地自然村银峰山仍遗存有大大小小50多个矿洞。即便这里已没有了银矿资源,更没有开采的意义,但可以开发作为景点供人游览。
当下,闽侯县正着力打造以“雪峰山城”为龙头的乡村振兴品牌,汶合村则是廷坪乡接受“雪峰山城”辐射、协同发展乡村振兴的第一站。乘着这一东风,汶合村计划开展林下种植绣球花,将花卉种植规模扩大至800亩,力争把“绣山花谷”打造成集花卉、蔬果加工以及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新型花卉产业园,同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打通良地—罗汉台登山道路线,助推“雪峰山城”建设,让“绣山花谷”成为闽侯县乡村旅游示范点。
交通小贴士
福州市区—三环快速—京台高速(闽侯大湖高速出口下)—县道115(途径雪峰寺)—廷坪乡汶合村良地自然村
(记者 陈木易/文 石美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