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人才活力涌动在希望的田野上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永泰,一群懂技术的“田秀才”、爱农村的“土专家”、善经营的“农创客”,正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乡村振兴的文章。
周丹蓉(左)和同事正在查看李树长势。记者 石美祥 摄
能人返乡兴产业
培育实干“土专家”
“兔爷,最近草兔馆开到福州去啦!生意真不错!”13日傍晚,永泰县美食街石竹草兔馆门口排起了长队,前来用餐的熟客和老板谢用福打招呼。
2010年,在上海从事调味品生意的谢用福回到家乡赤锡,开始了他的“养兔事业”。“赤锡早有养兔的传统,只不过成活率不高,市场行情也不好。”谢用福说,为了解决技术难题,他四处走访,学习养兔技术,从疫苗、饲料等方面入手,提升草兔产量。“目前基地可年产高品质肉兔18000只,专供石竹草兔馆,实现从田间到嘴边的产业融合。”
从单纯的草兔养殖到涉足餐饮业,谢用福推动永泰兔产业从无到有,更带动一批村民增收致富。“现在基地加上草兔馆能够提供60多个工作岗位,店内员工每月平均收入四五千元。”谢用福也从创业新人成长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返乡的“新农人”为农村注入源源不断的能量。“为培育更多本土人才,永泰积极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围绕产业周期开展分段式、交替式培育,提升农民经营管理、种养技术技能和实操水平,并开展‘农村电商’、农村实用技术、农民手机应用技能等专题培训,共计培训达11000余人次。”县委组织员办主任连宜香说。
当前,永泰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4914人,这些乡贤能人、乡土专家如同泉水汩汩涌流,润泽原野,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扎实的人才支撑。
外来专家点子多
乡村引才多渠道
连日来,在盖洋乡前湖村仙亭山鲜食李基地内,色泽鲜亮、果香浓郁的福红李挂满枝头,省级科技特派员周丹蓉正穿梭其中,察看新品种生长情况。
“今年鲜食李的价格不错,零售价最高能卖到每公斤12元!”基地负责人李秀妹向周丹蓉分享这个好消息。自2018年以来,周丹蓉及其团队与仙亭山合作,尝试在高山地区种植李果,推广鲜食李,建立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
“原来李果一公斤才卖1元左右,自从来了科特派,从土壤管理、病虫害防治到后期疏果给予了我们细致的指导,推动了李果从加工到鲜食的转型,也提升了李果的‘身价’。”李秀妹说,去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仙亭山鲜食李基地内还成立了李果种业创业中心。
在永泰有130多名像周丹蓉一样从省市县选派人才到乡村的科技特派员,他们与农业经营主体面对面,开展各类培训、咨询和技术指导工作,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多渠道引才,是永泰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又一“法宝”。连宜香表示,永泰通过试点选聘“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组建科特派队伍、开展“永阳英才”评选、做强“百硕入樟”人才品牌等方式,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乡村一线汇聚。
村委外出学经验
提升干事积极性
致富带头人、外来专家忙个不停,村两委干部也没闲着。去年10月,永泰县乡村振兴办组织30多位驻村书记、基层干部实地考察长三角都市圈乡村振兴的优秀实践案例,了解长三角都市圈地方政府在产业振兴、未来社区等新课题上的思考和规划。
乡村振兴需要引入哪些业态、哪些机构、哪些人?村委、运营商、投资人、村民的角色扮演和权责分工?……一场场的经验分享和主题沙龙让村干部们受益匪浅。
“一路走一路学,发达地区的新思维、新理念给我们乡村振兴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嵩口镇大喜村书记黄时杰说道,带着所学所得回到家乡后,他以打造“儿童友好型”乡村为目标,积极对接墟里民宿运营团队,对大喜村发展进行策划运营,深挖、延伸大喜村“喜文化”,实现农文旅全方位发展。2021年,大喜村村财收入超过60万元。
抓住村干部这个“关键群体”,永泰持续健全村干部激励机制,畅通晋升渠道。在2021年村级换届中,全县提拔了五方面人员18人,其中有3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直接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此外,永泰县还鼓励村务工作者竞选村干部,并保留原有待遇不变。
下一阶段,永泰将继续采取下派、外引、内育等方式,选优选强进村“两委”班子。从本地培育成长、吸引返乡创业、引进外来人才三个方面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高校院所科研智力优势,加快推进校地互动融合,加速人才培养。推动省、市级“人才驿站”创建申报,打造人才互动交流与创业创新平台。(记者 叶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