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探索“造地”工作 沉睡荒地变身希望田野

2022-07-03 17:36:15  来源:福建日报

  福清探索“造地”工作,破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

  沉睡荒地变身希望田野

  夏日炎炎,在福清市海口镇后路村孟厝自然村,140多亩早稻已经挂穗,长势喜人。

  “很快就可以收割了!”后路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自灿告诉记者,“这些土地原来都是退养的水塘,得益于‘造地’工作,现在终于‘盘活’了!”

  福清是我省产业重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土地存量日益紧缺、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增大等问题,每年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用地指标;但同时,本地不少水塘、旱地等荒废未利用,亟待盘活。

  去年10月以来,福清市实施土地整治工作,对未利用地进行改造,共立项39宗项目,新增耕地1524亩。到目前,已有17宗通过市级验收,新增耕地478.1亩,旱改水41.21亩。

  “从实施效果来看,我们算好了‘三笔账’,发挥‘造地’最大效益。”福清市政府党组成员薛辉介绍,第一笔是经济账,根据测算,造地1524亩,将节省财政资金7亿元左右;第二笔是生态账,把矿坑、水塘、荒地修复成耕地,让这些“生态伤疤”变成了“绿水青山”;第三笔是民生账,新增耕地属于村集体,通过“造地”奖补、土地出租等,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

  破解矛盾,用地需求“两头碰”

  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是当前城市发展中常常遇到的问题。近年来,福清产业建设、城市发展迅速,这一“两头碰”矛盾日益显现。

  “福清每年新增建设项目用地需占用耕地2500亩左右,但去年测算后,全市存量工业用地仅剩48宗2518亩,直接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发展。”薛辉介绍,同时,立足粮食安全需求,福清还存在耕地资源不足、基本农田划定质量不高等问题。

  “因此,我们一直通过交易平台购买用地指标。按照去年市场价计算,买1000亩用地指标最少要花7亿元。”他说。

  但另一方面,通过调研摸底发现,福清现有采矿用地2938亩、坑塘水面656亩,这些既是“生态伤疤”,也是潜在的可用土地。能否把这些荒废地盘活?

  去年10月,福清市吹响了“造地”号角——实施土地整治工作,把荒废的水塘、旱地改造成可用耕地,破解耕地指标不足问题。紧接着,福清确定第一批3个镇街的“造地”试点工作,并逐步向17个镇推广。

  “最直接的效果是我们不再单纯通过交易来‘拆东墙补西墙’了!”薛辉介绍,目前已有17宗通过市级验收,新增耕地478.1亩,旱改水41.21亩,有效缓解用地矛盾。

  探索新路,荒废地迎“蝶变”

  海口镇后路村,是福清“造地”工作首个试点。刚启动时,省内还没有成熟模式参考。

  “你看,这是去年这一片水塘的样子,原本这里是养殖鱼虾的池塘,2020年退养后,就一直荒废,太可惜了!”福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林雅雯向记者展示资料图片。

  “蝶变”成如今的稻田,难度不小。“选址、技术、协调、运输和养护,五大难关需要我们攻克。”造地项目施工方负责人杨键介绍,尤其是技术上,专业性强、土壤要求高、验收标准高,心土层、犁底层、耕作层的土壤需求大。

  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就探索制定标准。在流程上,福清围绕摸底选址、规划设计、立项招标、施工建设、验收管护等六大环节,制定《土地整治流程图》。在制度化上,出台《福清市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切实保障土源。

  “现在的土壤已经非常肥沃。”杨键说,荒废水塘中填上了厚实肥沃的土壤,去年底还种了紫云英等,4月初翻种时土壤肥力很好。

  林雅雯介绍,根据福建省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技术方案,后路村这块示范田满足地形坡度、土壤质地等11个条件,符合“造地”要求,“这片约140亩的土地中,有68亩是新增指标。试点形成的成熟经验将在全市范围内铺开”。

  目前,“造地”工作已调配土方约23万方,剥离耕作层土壤1140亩。

  变废为宝,助力乡村振兴

  盘活荒废地,乡村振兴更有底气。

  近日,位于龙田镇东营村滨海大通道旁的68亩地,已经种上了地瓜。

  “这里原本是路边垃圾场,经改造后,不但实现‘变废为宝’,也保护了生态环境。”福清市市长吴永忠说。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不但交通便利,而且距龙田中心镇区只有5公里,景点、酒店、商贸集市等配套齐全。“今后,这里将发展智慧农业、观光农业,很有前景。村子的振兴之路,有了更多选择。”他说。

  东营村以造地治疗“生态伤疤”,而在后路村,村民们更期待的是“造地”带来的“民生账”。据悉,对“造地”工程,福清在原有每亩500元管护费用基础上,把奖补提升至旱地2000元/亩、水田3000元/亩。新增的耕地将引入专业农业公司进行规模化经营,持续增加村集体收入。

  陈自灿向记者计算了后路村“造地”带来的收益:“奖励金共342.7万元,管护费205.62万元,地面物包干34.27万元,总收入有582.59万元。”

  除了财政补贴,这些耕地承包给专业农业公司种植,每年还有租金收入。“我们按每亩水田六七百元一年、旱地300到500元一年的租金租用这些耕地,并在省农科院等单位的指导下科学种植,租期10年,为村集体提供了又一笔稳定的收入来源。”杨键说。

  造地工作,不是一“造”了之,后续还要严格监管。“根据相关要求,补充耕地验收后管护期限至少10年,主要由村集体负责管护,若管护不力,将会被扣减耕地指标。”薛辉介绍,福清在镇街申请拨付上一年度管护费后,先进行管护核查,待核查通过后,再把费用拨付给镇街,切实增强后期管护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

  据悉,除了第一期立项的1524亩新增耕地外,福清市已摸排后备可盘活用地约2000亩,为城市发展、耕地保护提供后续资源支撑。(记者 吴旭涛)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