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青年陈光宇致力做老区群众增收领路人
陈光宇在种植基地内查看猕猴桃生长情况。记者 叶欣童 摄
【人物名片】陈光宇:永泰县岭路乡寨下村人,2016年返乡创业,成立了永泰百家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农产品电商销售,收购当地村民的农特产,带动老区群众增收致富。
“‘618’期间,订单比平日多了一倍,早点安排工人备货、发货。”“前期雨量大,要趁着雨停抓紧给猕猴桃基地除草。”前几天,正值电商销售旺季,陈光宇起了个大早,策划销售方案、安排发货、打理农场……他忙得不可开交,但乐此不疲。
返乡6年,35岁的陈光宇已是永泰的“电商达人”,每年线上销售额达三四百万元,让老区的特色农货顺着网线走向大江南北。
返乡创业
帮乡亲解决销路问题
大山里的孩子总是想走出大山。和同乡的不少年轻人一样,陈光宇早早就离开了永泰,在北京、天津等地从事茶叶和建材销售,事业风生水起。2016年,由于父亲身患重病,他不得不停下生意,回乡照顾父亲。
也就是在回乡的这段时间,陈光宇发现家乡大量优质农产品长期存在销售难的状况。“寨下村是革命老区村,自然条件优越,农特产物美价廉,却因为没有销售渠道被‘困’在深山里走不出去。”
陈光宇从小跟随父亲在岭路乡做木材生意,跟附近的村民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看着乡亲们的困境,他决定留在家乡,并成立了百家信农产品有限公司,申请注册了“寨下头楼”商标。
凭借着多年来的销售经验和寨下村邻近青云山景区的区位优势,陈光宇把第一家特产店开在了景区附近,并积极对接了十多户农户,高价收购当地农产品,一年光是从村民手里收购回来的蜂蜜就有2000多公斤。
寨下村村民张景长就因此获益:“我养了20多年的蜜蜂,一年能产250多公斤蜂蜜,自从光宇回来后,销路不愁了,每年能增收两三万元。”
线上发力
土特产卖出好价钱
然而创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不仅青云山景区生意萧条,陈光宇的两家特产店也接连闭店。
线下走不通,为何不去线上找渠道?
“通过前几年的积累,我们已经形成了一部分稳定客流。在此基础上,我们深入了解本地农产品特点,借助淘宝,拼多多等线上平台对产品进行推广、售卖,让大山里的农特产走向全国。”陈光宇说,就以青梅为例,今年一共卖出3吨,线下最多只能达到一公斤2元,但是通过网络可以卖出每公斤10元的好价格。“现在每天线上订单可达300单到500单,而且大多都是回头客。”
同时,陈光宇与永辉超市、新华都、金利莱斯超市等商超平台合作,并在永泰农特馆等地设立农产品销售点,进一步提高销量。
流转荒地
推广新型产业模式
有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后,爱折腾的陈光宇又开始谋划着带动村里的闲置劳动力在家就地就业,于是他流转了200亩抛荒的农田,打造出一片猕猴桃种植基地。
“猕猴桃具有产量高、产值高、加工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长等特点,好种植易管理。”陈光宇说,种猕猴桃一方面可以实现村财收入和村民土地流转收入“双增收”,另一方面村里的半劳力困难户也可以参与。目前,已有20多名村民在种植基地就业。
“今年是试种的第三年,明年就可以收果了,现在我们实行预售,早早都订完了。”陈光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一亩猕猴桃的产量为100公斤到150公斤,市场价每公斤40元,届时销售额会相当可观。“我们计划打造一种猕猴桃产业模式,由我们向有意愿种植的村民提供种苗、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在永泰高海拔地区复制推广。”
引进种植白肉枇杷,探索猕猴桃与生姜、地瓜套种,完善周边的配套设施……陈光宇的返乡事业还在继续,他希望更多懂技术、善经营的年轻人可以回到家乡,共同扛起乡村振兴这面大旗。(记者 叶欣童 实习生 宋亦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