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科技赋能“菜篮子”工程和湿地保护
在福州市空心菜主要生产供应基地之一的琅岐,300多亩大棚空心菜一望无际,这是琅岐农业大户周华官创办的新金东家庭农场。“农业科技专家协助我们农户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并提供田间课题、在线指导等技术培训,大大提高了我们蔬菜种植水平。”周华官指着大棚旁正在兴建的厂房告诉记者,“我们正在加快建设蔬菜加工厂,提高蔬菜产业科技含量。”
科技专家深入琅岐田间地头开展科研评审。记者 吴晖 摄
2日,市科技局邀请15位科技专家深入琅岐、闽江河口湿地,对申报2022年市科技计划的19个项目进行科研评审。专家们入大棚、进田地、到湿地,实地开展科研评审,为琅岐“菜篮子”工程和闽江河口湿地保护提供科技支撑。
拎好“菜篮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市民“吃菜难”问题,亲自擘画推动琅岐“菜篮子”基地建设。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琅岐“菜篮子”工程的重要指示,努力探索形成“可参观、可学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全力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经过30年发展,琅岐基本形成“一区三基地”的现代果蔬发展新格局,是全市乃至全省的“菜篮子”。
琅岐是福州市空心菜主要生产供应基地之一,但空心菜种植也存在难点、痛点。如,冬春季播种空心菜需要克服苗期低温和猝倒病,夏秋季则受食叶害虫和白锈病的影响。此次评审的“空心菜种子包衣与周年生产技术应用推广”项目,令人眼前一亮。专家们认为,该项目改革给肥给药方式(由开发式改为隐蔽式),可有效克服低温、控制病虫害发生,进而提升空心菜生产技术,对福州市绿叶菜生产保供具有积极意义。
此次评审的“适合机械化采收的设施绿叶蔬菜引进、筛选及示范推广”项目,通过种植机械替代较多的劳动力,促使高质量、针对性强的设施绿叶蔬菜机械化生产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一环,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蔬菜生产成本、减少水肥药投入,提高蔬菜生产品质,保障蔬菜供应稳定,得到专家们的肯定。
端稳“果盘子”
琅岐还是著名的瓜果之岛,是福州市果蔬副食品主要供应基地之一。当日,记者随专家一行来到福州市乡村振兴集团在琅岐兴建的农业种植示范基地。300多亩的基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田头种植着茄子、西红柿、花生、玉米、大豆、西瓜、甜瓜、辣椒等。
琅岐葡萄有口皆碑,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琅岐临海,耕地盐碱化较普遍,不利于植物生长。近年来,果树不同程度出现生长异常、树势衰弱、产量减少、品质下降等问题,导致种植户收入下降。当日评审的“滨海地区葡萄品种筛选及其抗盐碱安全栽培技术示范”项目,获得专家们的认可。他们认为,该项目从葡萄品种选择和集成农业综合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抗盐碱安全栽培技术,将果园土壤和灌溉水的盐碱度和酸碱度保持在适宜水平,可确保琅岐葡萄的产量和品质。
护好“地球之肾”
位于长乐东北部闽江入海口南侧的闽江河口湿地,是福建最优良的河口三角洲湿地。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推动,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建立,并用10年时间实现创建县级、晋升省级、升格国家级“三级跳”,福州市正全力推动闽江河口湿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当日评审的“闽江口湿地景观格局时空演变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价”项目,综合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及方法,建立并筛选适合闽江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综合价值。专家们表示,该项目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和指导,向世界提供湿地保护的“福州样本”。(记者 吴晖 通讯员 郭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