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干群护河爱水热情高,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
初夏,漫步在罗源县渡头湿地公园,碧绿的荷叶下,鱼虾嬉戏,不远处的河心岛郁郁葱葱,不时有苍鹭在盘旋……正是罗源一系列护河活动和智慧水利工作带来的新变化,持续向好的水生态、水环境绘就了“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生态画卷。
护河“朋友圈”不断变大
在散步时,看到河边有垃圾就随手捡起来,这对于罗源人孙群峰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
这一切要从2021年10月的一次活动说起。当时,罗源县开展了“全民护河 爱我罗川”志愿者行动,作为首批党员志愿者,孙群峰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深入河道、沟渠,清理杂草、垃圾,帮忙清理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
这样的护河行动每月一次,孙群峰几乎每次都参加。“看到河道里的垃圾越来越少,河水越来越清,我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孙群峰告诉记者,在护河行动的影响下,他身边不少人都成为了护河志愿者,除了每月的活动,大家还经常自发清理河岸边的垃圾。
据介绍,今年4月,罗源将“护河爱水 清洁家园”活动纳入“十百千万”护河活动。该系列活动以村庄清洁“六清一改”为抓手,通过十一个乡镇同步开展,走进百余个村居,组织千余名党员志愿者及社会各界人士,发动万余户群众参与等方式,宣传“七彩罗源,你我共绘”理念,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实现村庄“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的目标。截至目前,已经有近2万人次加入护河行动。
为巩固提高群众参与治水热情,罗源县还将‘护河爱水 清洁家园’志愿者活动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明积分制结合起来,对参与‘护河爱水 清洁家园’行动的居民,给予相应的积分奖励,诚邀全民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助力罗源打造人居环境治理示范县。
河道专管员变身“治水啄木鸟”
水杉树郁郁葱葱,岸边粉色月见草花摇曳生姿,小获溪台商区河段最近成为罗源县的网红景点之一,吸引着不少群众前往露营。
上午7时30分,该河段河道专管员郑庆钟准时穿上雨靴出了门,手机、垃圾夹、雨靴是他的“出门三宝”。如果遇上雨天,他还要穿上雨衣,带上登山杖。踏着岸堤河石健步而行,这条10公里的河岸是他每天的巡河路径。此外,他还要两天巡一次附近的晋山水库。“巡河时,如果见到垃圾、河面漂浮物等,我会拍照上传到河道专管员巡河APP后进行清理,遇到无法处理的,我会向后台求助增援。”郑庆钟告诉记者。
在罗源县水利局河湖管理服务中心,记者看到,河道专管员巡河APP后台可全程实时记录巡查情况,专管员在巡河过程中发现河道污染、河漂垃圾、周边环境差等问题,拍照上传至信息化平台,由相关部门进一步整治。“让河道专管员变成‘治水啄木鸟’,通过线上线下互动,专管员留下‘巡河足迹’,可及时了解河道情况,以最快速度处置。”游勇辉介绍。
智慧赋能让河湖管理“更聪明”
在罗源起步镇的护国溪、起步溪上,几个戴斗笠、踩四轮的机器人正忙碌地工作着。这些萌萌的机器人是罗源在主要河道投用的“5G智能河长助手”,不仅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提供360度监控,上传到云端,工作人员只需点开手机,就能全天候实时观测分河段,实现“数字治水”。
河湖智慧治理,数据信息是基石。去年以来,罗源县积极探索实践,启动第三方物业化管护服务,建设河湖管理服务中心,对河道专管员巡河APP、实时监控、5G智能河长助手等数据采集分析,并利用大屏进行大数据综合展示;同时,将河道数据采集、管控信息接收、监管处置闭环的终端下沉至每名河道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和河道养护人员,构建“通信网络在哪里,河道监管体系就延伸到哪里”的动态监管网络。“‘智慧水利’以数字化赋能生态河湖治理,可全方位、立体化地把控河湖命脉,实现河掌‘智’、河长‘治’,实现河水长清、水岸常绿。(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方金辉 姚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