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白塔乡南洋村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
日前,记者走进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平坦开阔的村道、干净宽敞的小广场、一栋栋充满畲族风情的小楼矗立在村道两旁,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满了各种植物,原本偏僻的山村,变成了开窗见绿、推门闻香、移步换景的美丽家园。村民兰宝金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不比城里的公园差。”
站在南洋村高处俯瞰,郁郁葱葱的田园、山水相拥的风光、生机勃勃的业态尽收眼底。近年来,南洋村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方法,引入以“可回收垃圾积分+农户文明分”为核心的人居环境整治“双积分制”,对及时清理、卫生整洁的家庭进行积分奖励,推进美好家园建设,走出一条接地气、惠民生的乡村环境治理新路子。
南洋村文明积分红黑榜。记者 郑帅 摄
“小积分”让垃圾分类活起来
“卖掉家里的废旧纸皮可以换积分。”“换回来的积分可以到旁边的小超市换商品。”“垃圾再也不乱扔了”。
在南洋村,村民兰玉珍家的“幸福家园”小超市是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兰玉珍告诉记者,早在2018年,为推行垃圾分类,南洋村就试点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制”,可回收垃圾参考市场价兑换积分,村民用积分来超市兑换商品。
正说着,村民兰雁森拿着积分卡前来兑换,2000分可以兑换价值20元的商品。“这几年,原本堆满老屋的破铁皮、废旧器具迅速减少,整个村居看起来清爽多了。”兰雁森说,得益于可回收垃圾积分制,村民们开始主动将家里废旧的物品兑换成积分。“后面我看了电视才知道这就是很流行的‘断舍离’概念,现在整个村子都很干净,无用杂物乱堆乱放的情况都没有了。”
经验:
变“粗放管理”为“精准激励”
南洋村驻村第一书记陈俊峰告诉记者,南洋村2018年推出“积分兑换超市”,农户通过回收垃圾的方式进行兑换积分。“我们专门引进了一家资源回收企业对垃圾进行回收,并兑换为积分,积分可以在指定的积分兑换超市进行消费。”陈俊峰介绍,“积分兑换超市”按照略高于市场价的统一换算规则为农户累计积分(如纸皮市场价为1.4元/公斤,每公斤纸皮可兑换积分140分)。积分可在“积分兑换超市”购买任意商品时抵扣现金(1000积分抵扣10元),从而形成“文明行为—累积积分—兑换实物—文明行为”的闭环式文明正向转换生态链,变原来的“粗放管理”为“精确激励”。
南洋村村貌。记者 郑帅 摄
“红黑榜”评出文明新风尚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继垃圾回收积分制后,南洋村秉持着“小而美”的原则,以人为核心建设美好家园,将“积分制”的范围扩大,开展“农户文明分”考评活动,鼓励村民自觉清洁庭院卫生环境,主动整理乱堆乱放物品。
“这个红榜就是我们家的门面,自己感到光荣,周围邻居也都很羡慕。”清晨,南洋村村民兰宝金正忙着整理庭院,清扫院子、拖地、擦玻璃、浇花洒水、归置杂物,一会儿,小院就被收拾得整洁有序。
“我们上个月登上了村里文明分的‘红榜’,这个月不能落下,争取再次上榜。”兰宝金指着家门口的星级户木牌告诉记者,自从去年7月村里开展“农户文明分”考评活动,村民们都在铆劲争取这项荣誉。“现在家里卫生状况越来越好,邻居们也在暗地里‘攀比’,上了‘红榜’的不仅自家脸上有光,获得了积分还可以在‘积分兑换超市’买商品,是实实在在的实惠。”
经验:
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家家事”
陈俊峰介绍,农户文明分考评内容配合全市“六清一改”行动,分为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房屋整治等三大类七小项,总积分100分。当月得分90分及以上的农户,排名靠前的10户,可登上村里人居环境整治“红榜”,获得1000分的积分。“通过‘红黑榜’的激励模式,建立与积分结果挂钩的奖励和惩戒措施,推动乡村治理由‘村里事’变‘家家事’,不断提升农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积分制’仅仅是我们这几年乡村人居环境变化的一个催化剂。”陈俊峰介绍,近几年来, 南洋村内外兼修,村财、村貌和村民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里编制了《白塔乡南洋村推进组织振兴项目清单》,以党员包户、干部包片、考评公示、奖优罚劣等四项联动机制,进一步提升组织服务能力。村里还委托有资质单位编制了《浿溪大庄园产业发展规划书》,确定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发展方向。在白塔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推动下,多项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项目全面开工,5公里进村公路拓宽变美了;5.5公里长生态水系建设,让水清了、岸绿了;阳光堆肥房、生态停车场、畲族文化墙绘让村里美出新高度;拥有200多年历史、占地3000平方米的“蓝家大院”被保护修复,打造成为福州民族文化产业体验中心……去年,南洋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和省级民族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初,南洋村的“双积分”模式作为典型示范,逐步在白塔乡全乡推广,并将向罗源县县域范围内推广。(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刘其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