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线路 | 仓山区:文化探寻 乡村之旅
第一期
文化探寻 乡村之旅
线路:盖山镇阳岐村—城门镇濂江村—城门镇梁厝村
阳岐村
世事了如春梦过,夜潮还与故乡通。
在严复的《和寄朝鲜金泽荣》诗里,故乡、明月、河流都是一场春梦般的世事,遥远得恍如隔世,却令他魂牵梦绕。
严复的故乡——阳岐,位于南台岛南端,地处闽江支流乌龙江北岸。是福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福州南古驿道必经之地。
溪山寒碧,树石幽秀。它并不像其他村落那样寂寥落寞,而是有着乡村的闲适又紧紧依附着都市的脉搏,就像在城市嘈杂的面团里揉搓下了一小团的安静。
门前一泓水,潮至势迟迟。
图源:醉美仓山
阳岐以一条溪水为界,分为上岐与下岐,横贯阳岐浦上的一座建于宋元祐四年(1089年)、青石板铺就的小桥东西走向,名“午桥”,东头一棵古榕遮天蔽地。午桥是目前福州城区仅存的北宋驿道古迹,被列为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
走过午桥,穿过地衣爬满墙的几道巷,严复故居出现在眼前。
陈暖 摄
严复故居(祖居)现存为明末清初建筑,共二进,由前后厅堂、左右厢房、前后天井、左右披谢、门廊等组成,占地面积745平方米。
陈暖 摄
100多年前,儿时的严复两次被家人送回阳岐读书。14岁时,一家老小五口人蜗居在披榭里。同年年底,他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沈葆桢创办的福州船政求是堂艺局。
这座古宅记录了他童年的苦难,也见证了他日后的辉煌。
陈暖 摄
清光绪三年(1877年),清政府派遣留学生前往欧洲,严复等12名学生成为福建船政学堂第一届留洋学生。
陈暖 摄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夏天,严复受中日甲午战败刺激,致力于译述以警示,开始翻译《天演论》,向国人喊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合群保种,与天争胜”的观点,如一声惊雷唤醒中国睡狮。
1918年12月,严复从北京回到了阔别50年的福州,回到了阳岐村居住。在此期间,他组织重修了尚书祖庙。
图源:醉美仓山
尚书祖庙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凤鸣山南面,为祭祀民族英雄陈文龙(南宋末年民族英雄)尚书庙的祖庙。
庙建成后,几毁风灾火患和人为灾祸,多次重修。如今的尚书庙基本框架为严复奠定。该庙集中了福州一批能工巧匠建造,造型大方,设计精巧,精雕细琢,建筑技艺堪称一流;庙宇重檐叠宇,雕梁画栋,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艺术风格。
图源:遇见福州
1992年12月,阳岐尚书祖庙被列为福州郊区文物保护单位,以后又升级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除了尚书祖庙,村内还有一处打卡点——严氏宗祠。
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年(1692年)的严氏宗祠,是仓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760平方米,前后二进。
石美祥 摄
修复后的严氏宗祠,除供放严氏历代祖宗牌位外,现前厅还作为阳岐严复纪念馆,摆放严复铜像,介绍严复生平事迹。
值得一提的是,馆藏的严复译著都是原件,如1902年南洋公学初版的译本《原富》、190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社会通诠》,书上还有一枚中国近代最早的严复版权票。
石美祥 摄
这些历经百余年的原件著作,不少是从严家后人或者收藏家手中获得,如今在市面上已经难觅。
100 多年过去了,严复留给我们的是一道遥远而光辉的历史背影。漫步阳岐村,看看那人世变迁的古今模样,孩童从午桥嬉笑走过,令人联想到少年严复的生活点滴——
我生十四龄,阿父即见背。
家贫有质券,赙钱不充债。
陟冈则无足,同谷歌有妹。
慈母于此时,十指作耕耒。
上捲先人骸,下养儿女大。
富贵生死间,饱阅亲知态。
门户支已难,往往遭无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