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制作技艺,把乡土美食推向海内外
魏孝龙:传承番薯丸慰乡愁
魏孝龙和他制作的番薯丸。
福州晚报记者 王光慧 文/摄
在福清市石竹山景区脚下,魏孝龙经营的福清番薯丸工艺馆每天都吸引各地游客或侨胞前来品尝。
魏孝龙是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福清番薯丸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2014年以来,他成立公司创新制作工艺,申请10多个国家专利,推动番薯丸的产业化,把番薯丸这种乡土美食推向海内外。
开展3年市场调研只为推广家乡美食
番薯丸,福清人耳熟能详的美食——番薯去皮、蒸熟后揉捻均匀做皮,根据个人喜好加入瘦肉、包菜、紫菜等馅,揉搓成团,可蒸可煮可炸,各有风味。朴实的乡土美味是福清人记忆中最初的味蕾刺激。
今年54岁的魏孝龙,是福清市东瀚镇人。他说,自己与番薯丸颇有渊源,曾祖父曾做过番薯丸生意。
2013年的一天,回到家乡的魏孝龙尝到了母亲端来的番薯丸,儿时的记忆瞬间涌上心头。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会做番薯丸了,以后也很难吃到了。”家人随口说的一句话,让魏孝龙深有感触。
“祖上曾靠番薯丸发家,我不能让技艺在这一代丢失。”魏孝龙萌生了一个念头——能否把番薯丸这种乡土美食,带上产业化的道路?
为此,他和爱人余红梅开启了3年之久的市场调研。他们背上番薯丸,走访了北京、上海、南京、广州等20多个城市,参加各种展会、美食节,交了一堆的朋友,让他们品尝这种独具福清风味的美食。
在这个过程中,魏孝龙发现,对于在外闯荡多年的福清乡亲来说,这番薯丸不仅是一种小吃,更是一种乡愁的味道。
思虑再三,魏孝龙成立福建省众道发展有限公司,着手福清番薯丸制作工艺的传承保护工作,推动番薯丸的产业化。
创新制作技艺打造番薯丸品牌
魏孝龙打造的“融万安”福清番薯丸品牌,成为福清地瓜美食的一个文化标杆,闻名全国。
在福清番薯丸工艺馆,魏孝龙指着晶莹剔透的番薯丸对记者说,“融万安”最大的创新便是对外皮的改造。
“原有的番薯丸外皮,经过一段时间或长时间运输后很容易脱落,容易失去古早味。”魏孝龙说,要让番薯丸飞向海内外,就必须解决外皮问题。
为此,魏孝龙夫妇不断走访老一辈人,向他们学习制作技艺,并且经过数百次的揉捻做皮实验,成功解决番薯丸易脱皮的难题。同时,魏孝龙重新设计外包装,将番薯丸打造成为福清文旅的伴手礼,成为当地政府接待活动的特色美食。
“融万安”福清番薯丸一上市,就受到在外地打拼的福清乡亲的认可,高峰时每天可出售1万多粒番薯丸,并长期供应聚春园、融侨等星级酒店。
魏孝龙说,福清是著名的侨乡,他要坚守创业初心,让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福清人,都能吃上家乡地道的番薯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