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水西林:看一段“明朝风景”
走进水西林 看一段“明朝风景”
■福州晚报记者 翁宇民
水西林全景。陈建国 摄
在福州,提起三坊七巷,人们都说它浓缩了半部晚清至近代的历史。而距三坊七巷不到20公里的“水西林”,飞檐翘角间写了一页鲜活的明史却鲜有人知晓。
勤勉躬耕的士大夫群像、祖孙同赴琼林宴的荣耀盛景、夫妻共赴期颐的人间美满……翠旗山下的水西林,这个结合了姓氏与地理特征的村庄,在福州城的边缘已经美了上千年。
明正德年间开写的荣华长卷
探访位于福州市高新区内的水西林,拨开古村尘封的历史记忆,令人啧啧称道的不仅仅是迄今尚存的众多历史建筑遗迹,还是那些古意盎然的院落延续着千百年来的文明乡风。走进干净清幽的小巷,门前阶上摇蒲扇纳凉的惬意老人、井边絮絮交谈的亲切邻里……瞬间让我遇见了久违的乡愁。
水西林石碑。陈建国 摄
谁能想到,四五百年前(正德九年)就在此地,35岁的北屿举人林春泽中进士,“父子孙孙世进士”的荣华长卷由此起笔。
水西林既是地名、村名,也是林氏支系名,曾被称为北屿、中安镜。水西林作为地名最早见于宋庆历三年林世程所撰写的《闽中记》:“侯官之水西……皆产佳茗”,后因林氏家族发展兴旺住在向西流的锦溪边,因此被称为水西林。明清年间文人墨客赞誉水西林为“北屿水西林,天下无处寻”。
嘉靖五年,林春泽因母丧归乡,建起自己的府第,人称头衙、人瑞堂。此后其子林应亮(明嘉靖十一年中进士),其孙林如楚(明嘉靖四十四年中进士)也在头衙旁建起宅院。中衙(应亮宅,也称碧山堂)、尾衙(如楚宅,也称且闲堂)等数座宅第相连接,成为现今为数不多、保存良好的明朝南方官宦府第建筑遗存。
它们一列排开,布局相似。多为三进透后,灰瓦、黑漆大门,样式特别的八字马头墙,门楼单檐歇山顶,屋中穿斗式木构架,周围风火墙,双坡顶。
古建筑的雕梁画栋。陈建国 摄
以头衙、中衙为中心,这一“明式”古街上府宅、码头、街道、牌坊俱全。起于大埕顶,终于九使庙,虽全长仅有里许,但其中建筑布局合理,那些青砖黛瓦、雕镂空枋,即使过去四百多年,其工艺之美依旧令人赞叹。
水西林宗祠内部。陈建国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