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后垅村:“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的故乡
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位于云龙乡东北部,古称二都厚龙,下辖六个自然村,素有“福州小婺源”之称。获评2015年福建省最美休闲乡村、福州市旅游精品示范村,2019年省级传统村落,2020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提升村,2021年福建省金牌旅游村。
后垅村还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的家乡,日前,吴孟超院士馆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今天一起了解一下这里的红色故事~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吴孟超(1922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原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
1922年,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父亲在他三岁时“下南洋”谋出路去了,五岁时,母亲才带着他和弟弟一起来到马来西亚。
1939年夏,吴孟超即将初中毕业,他号召同学们一起捐款,通过爱国人士陈嘉庚把捐款送到延安,谁也没想到,不久后,他们收到了一封署名“朱德、毛泽东”的感谢电。这封电报像烧红的烙铁一样,在吴孟超年少的心里烙上了红色的印记——到延安去!到抗日前线去!
孟超肝胆医院供图
1940年,吴孟超与五名同学经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从云南入境回国,投身抗日。由于战争封锁,无法到达延安,吴孟超只好在昆明求学,他与夫人吴佩煜的姻缘也缔结于此。
1943年吴孟超夫妻两人同时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从此走上了“医学报国”之路。抗战胜利后,同济大学回迁上海,吴孟超结识了恩师“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1949年,刚毕业的吴孟超前往华东军区人民医院应聘外科医生,主考官郑宝琦慧眼识才录用了他,由此,一颗国际肝胆外科新星冉冉升起。
孟超肝胆医院供图
新中国成立初期,吴孟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然而,由于归侨身份,第一次入党申请并未获批。不过,他对此毫不气馁,而是以一封接着一封的入党申请书,向组织汇报思想。此后7年时间,他连续递交了19封入党申请书,也在一笔一画间不断深化自己对党的认识、对组织的无限向往和忠诚。
1956年春天,根据新政策,吴孟超终于通过了入党审查。3月28日这一天,在党旗前,他光荣地举起右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他对党的信仰从未动摇。同年6月12日,吴孟超正式参军,被授予大尉军衔,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军医,随后又成了一名主治医生。
1959年吴孟超带领“三人小组”提出了肝脏的“五叶四段”理论,第二年,主刀完成全院第一例肝脏肿瘤切除手术。1963年,率先突破肝脏外科“禁区中的禁区”,成功进行世界第一台中肝叶肝癌的切除手术,之后还相继开创并提出了符合中国人体质的肝脏外科手术的一系列基础理论与临床技术体系,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就这样,吴孟超和他的团队一步一步将中国的肝脏外科水平提升至世界前列。
来源:新华社
红色文化旅游好去处
吴孟超院士馆地处吴孟超家乡云龙后垅,院士馆以他的人生经历为线索,再现了其对党和国家的忠诚热爱、对职业的敬畏创新、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以及对家乡的无私奉献。日前,吴孟超院士馆被列为福建省第二批党史学习教育参观学习点。
林双伟 摄
吴孟超院士馆占地6659平方米,展陈面积1350平方米。整个院士馆采用了文字、图片、视频、互动、多媒体、实物等六种表现方式,将传统手段与现代科技手段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声光电等,打造沉浸式的互动参观体验。
林双伟 摄
院士馆的外观设计借鉴苏州园林风格,并结合后垅当地建筑元素,形成了白墙灰瓦马鞍墙的清新后垅风格。
林双伟 摄
走进吴孟超院士馆大厅,迷人的田园风光扑面而来——巨幅油画《院士家乡》呈现了云龙乡吴氏祖宅与周边金黄的稻田和巍巍青山。油画前,陈列着“吴孟超之手”雕塑。在主厅的出口处,还设计了一面宣誓墙。
林双伟 摄
展馆内,以吴孟超的人生经历为主线,分“励志报国、勇攀高峰、大医仁心、甘为人梯、回报乡梓”等五个章节,并划分入口形象展示厅、序厅、主厅、上星馆、荣誉陈列厅、文创展厅等多个展区,通过多样的表现形式呈现了吴孟超随父亲远赴马来西亚谋生、成功实施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肿瘤切除手术等重要时间节点事迹,力求详尽展示吴孟超“爱党”“爱国”“爱民”的“三爱”情怀和“勇闯禁区、勇于创新、勇往直前、勇攀高峰”的“四勇”精神。
林双伟 摄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展馆内运用多媒体与雕塑结合的方式,还原了吴孟超挑灯写入党申请书的时刻。
池远 摄
在院士馆内的上星馆,可以播放沉浸式影片,将整个展馆装点为“浩瀚星海”,通过三面墙投影播放的影片呈现吴孟超的风雨人生和辉煌成就,让观众切身感受院士传奇故事。
红色路线推荐
红色路线:吴孟超院士馆
(资料来源:闽清县云龙乡后垅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