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清金沙镇墘面村:走出“红富美”乡村振兴之路
如今的墘面村,蓝天碧水、青山田园相映成画。(墘面村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林瑞琪 通讯员 刘文辉
清澈的金沙溪绕村而过,古朴的栈道在村中延伸,修葺一新的民居错落有致,来学习红色历史的游客纷至沓来……如今的闽清县金沙镇墘面村,如画美景让人耳目一新。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市级建档立卡贫困村。
近年来,墘面村不断壮大党支部力量,做好“红、富、美”三篇文章,实现了从脱贫到乡村振兴的飞跃式发展。
红色乡村
党建引领迈出新步伐
墘面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因地处偏远山区,一直处于欠发展状态,被列为市级建档立卡贫困村。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虽然摘掉了“穷帽”,却仍未取得突破性发展。2018年初,驻村干部袁建新的到来带来了转机。
初到墘面村,袁建新走村入户熟悉民情,很快便给这个组织软弱涣散村开出了“方子”:要让村党支部强起来。
固定召开村两委周例会,坚持“三会一课”……在袁建新和村两委牵头下,从组织制度建设着手,重新搭起支部“骨架”。同时,还把在家党员和村民代表按片分组,形成村干部、党员小组、村民代表组成的金字塔组织模式,分片包干,责任到户。
村两委作风一转,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口碑也跟着转变。“村里的工作他们样样冲在前,抓得紧,精神面貌不一样了。”村民李德舜说。近年来,墘面村还获评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
不仅以“红色”队伍引领振兴,当地还深挖红色历史,将位于村中心的唐家里小洋楼改造成革命历史陈列馆,并组织召开村里首场老区革命后代座谈会,共同缅怀烽火岁月,收集革命故事,征集乡村建设意见。
“先辈们不畏艰险、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是一笔精神财富,也是村两委班子建设的精神支柱,我们要不断学习、继承和弘扬下去。”墘面村村主任郑存义说。
富饶乡村
产业发展铺就致富路
队伍有了,要让产业发展起来,才能让村民富起来、留下来。为此,村两委动了一番脑筋。
当下,在墘面村,当地主产业是蔬菜种植,产业带头人正是村主任郑存义。此前,郑存义长年在云贵一带从商,2018年,他被村里的建设热潮吸引,返回家乡,成为村两委班子成员。他瞄准当地生态好、闲置土地多、交通便利、山泉水丰富的优势,开始发展山泉水有机蔬菜种植,创建了福建翠祥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3年来,公司陆续流转承包土地500多亩,带领村民种植多个家常蔬菜品种,与福州5家餐饮企业签订订单,年销售量8000吨,不仅增加村财收入,还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
立足当地资源禀赋,近年来,墘面村多措并举促进村财村民增收——
利用村部荒废的地下一楼建设墘面村农产品中心,出租给本村特色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入驻,实现本村资源共享、抱团发展;村里家家户户种植油茶树,当地成立村集体合作社,联合现有专业合作社共同打造墘面村小籽山茶油品牌,解决村民茶油销路问题;继续景观庄稼种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探索“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探索通过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发展集体经济新模式。
美丽乡村
绘就幸福新生活
“红色”队伍壮大起来,村民村财实现双增收,村貌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郑存义介绍,墘面村村域面积广,从事种植养殖的人口多,过去,农具、杂木果枝等在房前屋后堆放多,杂乱临搭多,村居脏乱差现象突出。
2019年初,“六清”专项行动工作铺开之初,村干部肖宽忠主动请求将自家屋后10多年前搭盖的店面先行拆除,“我们要起表率作用,带着村民动起来”。
“六清”工作开展期间,白天,干部入户协调,同村民一起动手拆除整治;晚上,碰头交流工作情况,商议解决难点。如此一来,全村上下形成共同“六清”的良好氛围,前后拆除旱厕149座,清理沟渠10条270米,完成篱笆圈围1580米。2020年,墘面村被评为闽清县“六清”示范村。
在此基础上,该村还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修建美丽河岸、整治中心水塘,完成裸房立面整治,并建设一批美丽庭院。“现在村道干净整洁,路边的绿化也搞得很漂亮,生活在村里非常惬意。”村民林宝月说。
村容又净又美,住得也越发舒心——该村修建硬化了4条进山道路,有效盘活农田、林地;投入90多万元重建了一座标准农村自来水厂,让村民喝上放心水……如今走在墘面村,处处可以听到村民洋溢着获得感的声声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