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东关村红色领航唱响乡村振兴欢歌
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资料图)。陈铭清 摄
福州日报记者 余少林 冯雪珠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习总书记还指出,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足农业资源多样性和气候适宜优势,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长乐区吴航街道东关村历史悠久,辖区内的和平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凝聚着长乐上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该村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融入和平街开发建设,当好乡村文化建设的“领路人”,做好村民转为市民的“护航员”,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全力推进乡村文化建设
经过近4年的建设提升,灰墙黛瓦的和平街初现“千年府第街”的风华,每天傍晚都能吸引不少人前去散步。
“我家以前就住在‘司马第’,虽然很舍不得搬离这里,但现在看到和平街修建得这么好,我也觉得非常开心。”和平街的老住户陈女士说,“我支持由政府统一对和平街进行开发建设,这样能更好地保护古街,而且我们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不少。”
但并不是所有的老住户都像陈女士一样。“和平街的开发建设涉及东关村太平桥、司马第两个自然村整村搬迁,一开始有很多人尤其是老年人不愿意搬。”东关村村主任黄世友说。
为了顺利推动和平街开发建设,东关村集中开会部署征迁工作,党员干部齐上阵,成立“红色突击队”,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建设和平街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先把工作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讲事实、摆道理,群众自然就支持了。”黄世友说。
做通了群众的思想工作,现实问题紧随而来——有些拆迁户没有临时过渡住房,且儿女长期不在身边,租房又存在实际困难。为了解决拆迁户的住房问题,东关村党员干部一边帮忙联系廉租房,一边装修村集体的房屋供他们临时过渡。
和平街枕卧的六平山历史文化悠久,山上有不少古亭阁,并遗存众多宋、元、明、清时期的名人题刻,明代著名书院东溪精舍也位于此山。
六平山正在进行景观提升,涉及部分村民的土地。“党员干部多次上门,发动村民支持景观提升。毕竟六平山建设好了,村民也能享受福利。”黄世友说,未来六平山将串联起汾阳溪、和平街,打造集山、水、街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文化体验区。
千方百计增加村财反哺村民
利用日韵东方项目征地补偿款,投资5000多万元在村集体土地上新建东关商服中心大楼,每年为村财增加收入335万元;采取土地置换产权的方式,将旧城关派出所办公大楼产权置换到村委会名下,每年为村财增加收入82万元……
东关村位于长乐城郊,随着城市发展,村里土地不断被征用开发。土地日渐减少,如何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东关村党员干部通过集体讨论,碰撞出发展思路——建设东关商服中心大楼并进行招商引资,盘活固定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东关村每年的村财收入达500万元。
村集体“家底”厚了,党员干部又召集村民代表座谈,决定实施还富于民的措施——所有村民每年的新农合医保费和农民养老社会保险费、全村适龄妇女“两癌”保险费均由村财负担,还为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提供200元生活补助。
今年,东关村的村集体经济将进一步壮大。村两委又投入4000多万元在新开发的楼盘回购约3000平方米店面,预计村财每年将再增加200多万元。
不仅护航村民基本生活,东关村党员干部还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里原来有片荒地,村民常将杂物扔在那里,村两委投资50多万元将荒地改造成休闲公园,健身器材、篮球场、桌椅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好去处。“每到下午,我都会带孩子到公园玩。”村民孙洁幸福地说。
“东关村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一步围绕乡村振兴目标,加强城乡人居环境治理,发展第三产业,融入和平街开发建设,打造望山见水有文化的幸福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黄世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