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上岸渔民的幸福新生活

2021-02-14 14:51:1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福州2月13日电(记者 林超)“嗒、嗒、嗒……”新春佳节,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坑园镇下屿村老渔民郑培举还在忙碌地用小槌敲打“燕皮”,这是他9年前退养上岸后的新手艺,也是他幸福生活的新来源。

  “肉燕”类似馄饨,是福州人逢年过节必吃的一道名菜。因此春节也是郑培举一年中最忙的时候,每天得花十几个小时打“燕皮”,做“肉燕”。海边的冬天有些阴冷,郑培举却忙得一头汗,只穿一件单衣。

  “相比之下,现在就算轻松的了。过去养鱼才累,不分白天黑夜。”郑培举一边打燕皮,一边告诉记者,他从20岁开始做海产养殖,最多时养了300多箱真鲷、石斑鱼,年收入超50万元。

  下屿村是罗源湾南岸的老渔村,全村1200多户曾经都从事渔业。资料显示,最多时罗源湾超过一半的海域面积都在养殖,一度陷入养殖密度超标、污染严重、死亡率上升、效益下降的恶性循环。

  为了科学合理利用海域资源实现渔业高质量发展,自2010年起,连江县出台系列政策,推动渔民转产转业。近万户渔民在号召下退养上岸,有的去外地继续养殖,有的去了工厂企业,有的利用赔偿金做生意,郑培举也是其中一员。

  “隔行如隔山,刚开始不太适应。但咬牙坚持住,手艺越来越精,名气越来越大,日子也越来越好了。”郑培举高兴地说,如今他的“肉燕”销量比最初翻了两番。2020年起,他又试着上网销售,还做了一场时髦的直播,把这道福州小吃卖到了全国各地。

  “以前养殖收入看起来高,但投入也高,风险更高。遇到台风、病害就得亏本。现在收入和过去差不多,还稳定多了,关键是未来更有希望了。”郑培举高兴地说,新的一年,他正在和村干部商量怎么一起建品牌,提升包装质量,通过电商卖出更多的产品。

  记者站在下屿村海岸边,只见蔚蓝的大海缓缓起伏,略带咸味的海风里已闻不到以往超标养殖才有的腥臭味。

  “以前谁能想到吃‘生态饭’呢。”下屿村村支书郑德永感慨,“如今环境变好了,村子和一家上海企业刚刚达成协议,准备共同建设文化休闲旅游村,发展休闲渔业,还能吸纳不少渔民到企业工作,一个月收入七八千元少不了。”

【责任编辑:陈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