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高新区五都村:用“文化+”造就富美乡村
福州日报记者 潘倩
冬日清晨,福州高新区南屿镇五都村村民庄伯带着孙女,来到位于宁观自然村89号的百年老宅。“五都村出了一对父女院士,老宅就在这里。如今,他们分别是小麦遗传育种学家和真菌学家,为我国的科研事业作出很大贡献,是我们村的骄傲,也是你的榜样。”年过七旬的庄伯向晚辈讲述道。
庄伯口中的父女院士,是庄巧生和女儿庄文颖,他们成了村民们教育下一代的榜样,庄巧生家的旧宅也成了孩子们了解乡里文化的起点。日前,五都村启动双院士旧宅修缮、图书室打造、祠堂庙宇装修等文化建设项目,既增强村民的文化自信,也培育文化旅游新亮点。目前,双院士旧宅地一期工程已完成,预计过完年开始二期修缮。
骄傲!村里出了两院士
庄伯带孙女站在院士生活过的旧宅里,向她描述庄巧生在屋里朗声读书的场景。这是一座土木结构的祖宅,有着300多年历史,庄巧生出生于此,老宅见证了他的勤奋。
在父亲庄巧生的言传身教下,庄文颖成了一名真菌学家,为推动中国的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五都村希望将这对父女院士的故事作为励志教材,打造特色文化之乡,已于2020年下半年启动修缮双院士旧宅。
福州高新区“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谢林健说,未来还将开展二期、三期工程,预计今年底就可以与大家正式见面。要让老宅“修旧如故”,着实需要下一番功夫。双院士旧宅是土木结构,由前厅及两侧廊房构成,年久失修导致部分夯土墙遭局部损坏,木梁架也已朽蚀开裂。谢林健表示,未来所有的木料都将在原有的结构上进行修缮,最大限度保留旧宅的原真性。
“修缮院士旧宅对教育下一代很有意义,不仅能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还能让孩子们知道院士离他们其实并不遥远。我和院士是邻居!等旧宅修缮完成后,我也能和外乡人说道说道。”村民庄华富家的房子挨着院士旧宅,内心的激动让他语调高昂、神情自豪。
创新!“文化+”助力致富路
钟灵毓秀的五都村深知唯有文化做得好,才能百业兴旺,依托厚重的历史底蕴,五都村探索出一条“文化+”的道路,推行“文化+产业”“文化+旅游”“文化+研学”模式,用文化铸乡村之魂。
“金鱼苗种产量达200万尾,营业额达200万元!”村民潘思钢说,五都村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是金鱼养殖的好地方。金鱼,象征着金玉满堂,也是福州城市的名片,旗山脚下的50亩金鱼养殖基地成为农民富起来的法宝。
谢林健说,今后五都村还将大力开发研学项目,让研学实践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动力,已经和福建师范大学开展深度探讨,“我们将整合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双院士旧宅基地等推动研学实践和乡村振兴融合,培育和发展五都村文化品牌,用‘文化+’造就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