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江新洋村:老区续写“新篇章”
新洋村利用红色资源,打造中小学生研学基地。新洋村供图
福州晚报记者 郑瑞洋
【名片】
连江县丹阳镇新洋村,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系“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陈清畴、陈发炎的故乡,保留了众多红色遗址,也是丹阳肉燕发源村,这里是福州市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曾荣获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市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
近日,记者来到这个美丽乡村采访。漫步新洋村,新房林立、绿树成荫,图书馆、文化室、老人幸福院、健身公园等一应俱全。该村发扬“敢为人先、爱乡爱家”的老区精神,谱写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发展红色旅游,打响肉燕名片,乡贤返乡创业。
连江革命之故里 丹阳肉燕发源地
丹阳镇是连江著名革命老区,辖区内的新洋村红色资源尤为丰富,陶铸、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
记者看到,在村内的陈氏宗祠,高挂“开国元勋”和“浩气长存”两块牌匾,留有孙中山先生的题词,两侧是展示辛亥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以及解放战争的历史故事墙。村内还保留了辛亥革命秘密练武场、连罗游击总队旧址等遗址。
据记载,吴适(孙中山秘书)在连江成立“光复会”,在新洋村贝里溪山谷建立练武场,训练青年义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有10位连江籍,从练武场走出的就有5位。其中,新洋村烈士陈清畴爱好武术,空拳可敌十余人,参加起义时编入了黄兴率领的第一路“先锋队”,作战英勇。孙中山先生曾高度评价广州起义,牺牲最多当推“粤之花县,闽之连江”。
解放战争时期,新洋村还成立了连罗游击总队,队伍达800人,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连江、马尾、福州城。
新洋村不仅是革命故里,还是丹阳肉燕发源村,拥有400多年的肉燕文化。
据新洋村委会主任陈义煌介绍,他们陈氏族谱里记载了丹阳肉燕起源于新洋村的故事。据记载,明朝期间,有一客商路经贝里溪,因遇洪水,身上财物被冲走,只好向新洋村一户人家寻求帮助。这户人家乐善好施,还为客商提供了盘缠,客商感念其恩德及这里的淳朴民风,在返程时将肉燕技艺传给了这户人家。
经过4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丹阳肉燕早已闻名海内外,店铺数量达数百家,还被点为国宴食材。
村民同心修村史 乡贤同力建家园
陈义煌告诉记者,村里依托红色资源,积极发展红色旅游,打造了融国学文化、红色文化、科普教育、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打造研学基地和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了老区发展,增加了旅游收入。”陈义煌说,首次研学活动就吸引了300多名学生,预计研学旅游将给村里带来每年30万元的收入。
为弘扬良好民风、传承红色文化,村里还成立了20多人的团队,正在编修20万字的村史,预计明年初就可以完成。陈义煌告诉记者,修村史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留存肉燕记忆,打响“连江肉燕看丹阳,丹阳肉燕看新洋”这张文化名片,将肉燕从小作坊送到全国各大城市。
在挖掘利用红色资源、打造肉燕名片的同时,新洋村还积极培育“爱家爱乡”的乡贤文化,让这里成为创业的热土。陈义煌介绍说,现在共建家园成为村民乡贤共识,村里相继创办了华翔蛋鸡场、贝里蟹谷生态园、鳗鱼养殖场、连天乐农庄、丹鑫农业、手工线面厂、丹新蜂业等一批企业。
“我就想为家乡做些实事!”原本在外从事石板材生意的陈在忠返乡创业,依托新洋村的自然资源,开办了养蜂场,摸索出了一条“种花+养蜂+体验旅游”的致富路子。他还不断反哺当地,帮助10多名村民就业,更是在疫情期间向一线抗疫人员及老人等捐赠价值20多万元的蜂蜜。
“以前大家吃不起鸡蛋,所以我就要生产出更多的鸡蛋,让大家吃得起。”在华翔蛋鸡场总经理陈晓华等人努力下,新洋村打造了国家级蛋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年产鸡蛋3100吨,更是将鸡蛋卖到了全国。
陈义煌告诉记者,新洋村未来将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爱乡爱家”的老区精神,修好村史,继往开来,引导村民和乡贤共同将新洋村建设得更红、更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