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高山镇:创新助推发展,融合助力振兴
高山镇是福清五大古镇之一,是传统的商贸旺镇、侨乡重镇、宜居城镇。高山地处龙高半岛突出部,东与东瀚镇接壤,南与沙埔镇相连,西临三山镇,北濒平潭海峡,104国道与渔平高速贯穿全境,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全镇人口7.3万人,地域面积40.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公里,辖23个行政村、2个居民社区。
高山旅外华侨达4万多人,企业家遍布全国各地,侨资民资充足。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全国卫生镇”“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文明镇”“福建省卫生镇”“福州市文明村镇”“福州市移风易俗示范镇”“福清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福清市质量工作A级镇”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高山镇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精准施策、全面推进的原则,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高质量发展超越创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一、工作成效
(一)增强造血能力,破解村财增收的瓶颈难题
紧扣党建引领“同置业、壮村财”工程要求,积极探索实践“养鸡生蛋”“买鸡下蛋”“驯鸡孵蛋”“送鸡产蛋”等多种模式,着力培育村级集体经济新增长点。探索“物业型”壮财之路,指导18个村购置元洪美食城商铺29间,全面完成薄弱村“摘帽”任务。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通过保底分红、土地流转、承包水库、开发滩涂等方式增加村财收入。竹秀村公开招标发包滩涂320亩,每年新增收入143万元。
大力实施“引税回乡”工程,1月~7月,高山镇已完成新增楼宇税收1539万元,高山村、后安村和北坑村通过招商引税工作共增加村财收入41余万元。去年,高山镇已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100%;今年1月~8月,高山镇已有11个村村财收入已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8个村收入已超过20万元。
(二)深化宜居建设,擦亮美丽乡村的生态底色
对标“一革命五行动”要求,常态化推动“清沟、扫地、摆整齐”专项整治行动。坚持监管并举,加快实施“厕所革命”,近年来新建、改造公厕46座、三格化粪池1676个。
依托BOT建设方式完成投资150万元的垃圾转运站改造提升项目,强化保洁队伍建设,每年投入350万元购买社会化服务,提升镇区环卫工作水平,有效落实“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制度。坚持疏堵结合,保持治违高压态势,推进裸房立面整治与乱象整治。
1月~8月累计拆除“两违”面积45236平方米,稳步推进薛港村、洋门村等“拆旧、拓新、整漂亮”试点工作,其中薛港村占地12亩的村民住宅小区项目已顺利动建,洋门村党群服务中心“刘家大院”、名人故居“铭盘公故居”等功能性建筑逐步完成。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村植千树”“林秀高山”等活动,推动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四旁”绿化,不断提升村庄植被覆盖率,完善村庄绿化格局。今年以来新植苗木1.5万余株。
打好综合治水“组合拳”,持续优化水体生态,去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265万元完成渠道清淤31.5公里、建设生态池塘82口、铺设排污管道27公里、建设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42处,保留乡村原生态,刷新“颜值”新高度。
(三)筑牢平安根基,构建乡村治理的法制体系
借助“五不漏”体系和信息平台,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强化法治宣传和服务,提升群众的法治意识。依托高山镇人民群众接待中心,完善“一站式”联合接访模式,推进“信访清零”行动,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水平。
依托中心户、乡贤等群体善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守好平安建设“责任田”,对各类问题提前介入,及时消除矛盾纠纷,引导群众自觉依法守法。
实施监控和广播系统的全覆盖,在全镇推广“齐看家•保平安”监控系统,逐步推进“天网工程”向“雪亮工程”拓展延伸,建立联合巡更制度,通过加强人防、物防、技防等平安保障措施,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近年来全镇共安装监控摄像头674路,基本实现重点区域监控系统全覆盖。
(四)厚植文明沃土,营造以德治村的和谐环境
推进移风易俗,推行“一约一会一队”模式,引导各村(社区)完善村规民约,发挥“红白理事会”和“移风易俗劝导队”的作用,倡导乡村文明新风。深化殡葬改革,以生命公园建设为抓手倡导生态安葬新理念,推动全镇25个村(社区)均完成生命公园建设选址,其中西江村、前岭村等21个村(社区)生命公园已完成建设,其他村生命公园正在加快建设中。
通过立家规家训、传家风家教、守村规民约,让文明言行和正向乡风成为群众的基本共识。设立“好人榜”“功德碑”、评选道德模范等,树立群众身边的文明标杆,发挥榜样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鼓浓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催生弘扬健康文明正能量的乡风民风。
高山镇前王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和福州市“移风易俗示范村”;院西村生命公园作为福建省殡葬工作业务培训会的察看点之一,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
(五)增进民生福祉,加快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启动投资6180万元的高山第二中心小学新校区一期项目,推进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发展。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按照“试点先行、全面铺开”的原则,全面实施农村幸福院工程,在全镇23个行政村幸福院全覆盖的基础上,实现常态运营,整合村级文化室、老体协、卫生所等资源,拓展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加快医疗服务提质升级,推进高山中心卫生院二期建设,进一步改善群众就医环境,着力满足群众多样化的诊疗需求。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截至8月,高山镇5个先行建设村已全部完成管道铺设,第二批14个建设任务村已全部进场施工,通过实现全镇自来水“村村通”的目标,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二、主要经验
(一)模式创新
1、以红色责任田为基底,打造乡村治理新模式。
坚持以党建为龙头推进社会治理实践,探索创新“党员中心户+网格”的乡村管理服务模式,发挥党员关键少数的重要作用,守好“红色责任田”,打造“以党支部为核心、以党员中心户为枢纽、全体党员共同参与”农村党建工作平台。目前“党员中心户+网格”模式已经在全镇25个村(社区)得到推广应用,依托该模式,以党员带动群众,整合农村社会各阶层的管理力量,培养形成了正向的意见领袖和带头人群,在平安建设、环境整治、征迁攻坚、移风易俗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2、以村民议事团为抓手,构筑乡村治理“铁三角”。
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完善村级民主协商和高效决策机制,出台《高山镇村民议事团章程》,在全镇各村居逐步推行村民议事团制度,有效解决了农村普遍存在的召集村民代表难、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难的问题,形成基层党组织引领下的以村民议事团和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为主体的乡村治理“铁三角”,推动乡村建设和治理步上“快车道”。
3、以乡贤促进会为载体,汇聚乡村治理正能量。
推动全镇25个村(社区)成立乡贤促进会,汇聚各界贤才771人,累计捐资6000多万元,为高山镇产业发展、道路建设、教育基建、养老服务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以玉楼村为试点推行乡贤共治工作机制,乡贤促进会分设乡贤理事会、乡贤监事会、乡贤评议小组,由村委会联合乡贤理事会对村内建设项目进行谋划与落实,乡贤监事会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监督,乡贤评议小组年终组织人员对村两委全年工作进行评议。依托群众接待中心,搭建“高山镇信访评理室”“玉楼村乡贤评理室”群众平等对话平台,充分发挥乡贤在地缘、亲缘、人缘等方面的优势,开展调解评理工作,推动群众合理、合法的初次信访投诉一次性、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
(二)机制创新
1、实施“比武”机制,鼓浓比学赶超氛围。
年初制定“两单一表”实施“挂图作战”,全镇划分5个工作片,以片村为单位开展比武,公开考评标准,定期更新进度表,比拼建设资金、比拼建设进度、比拼建设成效,让各村之间更有效地凝聚战斗力与贡献力,推动各片区争先创优,营造干事创业新氛围。由包片领导和片长牵头,在每个片区内挑选一至两个乡村振兴中心村(示范村),定期开展座谈会、现场观摩活动,让各村之间相互交流、借鉴、学习,标榜先进,让先行带后行,先进拉后进,同片区共进步。
2、构筑保障机制,破解乡村建设瓶颈。
为调动各村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破解建设藩篱,为乡村振兴筑基,高山镇注重保障机制的构建。一方面,为乡村建设提供启动资金,例如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非当年度建设村,由镇借款30万元给村,让各村建设可以同时起步,共出成效,缩小村与村之间的差距;在幸福院建设中,为村投入启动资金,保证农村幸福院按标准动建。另一方面,为乡村建设提供配套保障,鼓励各村不等、靠、要,通过乡贤募捐、招商引税等多种方式筹资,镇予以配套补助,即村筹到的建设经费越多,镇财政的补助奖励也越多。
3、推行奖惩机制,提振干事创业激情。
进一步完善村级工作奖惩机制,实施“阶梯式奖补”,以项目建设标准为导向,根据各村对标完成先后顺序,进行阶梯式奖补,例如在生命公园建设中,对率先完成的村给予20万元奖补资金,其次以季度为节点逐级降低奖补力度。开展“阶段式奖补”,结合年中、年终等总结表彰大会,设立“乡村振兴综合表现奖”及“乡村振兴特色奖”,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表现优异的村庄进行表彰奖励。落实进度通报制度,对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不力的村分别实行约谈、通报、扣发绩效奖金、组织处理等惩处机制,同时结合乡村振兴工作例会,要求落后村进行表态发言,明确目标,压实责任。进一步完善村级工作绩效综合考评机制,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新标准、新要求纳入年终绩效考评内容,对各项工作进行量化,有效推进各村高标准、严要求完成年度任务。
(三)手段创新
1、坚持规划先行,绘好乡村振兴建设蓝图。
投入25万元聘请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对高山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规划编制,通过实地观测、镇村配合等方式,做实做细规划蓝图,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成立十项中心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部门牵头,对需要进行规划建设的项目进行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按规划、按标准有序推进。
2、坚持创新治理,强化乡村振兴建设保障。
充分利用“互联网+”治理模式,自主研发“智治高山”APP,融合“12345”“齐看家·保平安”视频系统、联防联巡、防汛作战、随手拍、办公OA、便民服务、执法在线等功能,集乡村振兴、便民服务及扫黑除恶等宣传于一体,实现掌上治理、智慧治理的目标。
三、存在不足
乡村产业发展建设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我们大部分村庄是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为辅,第三产业发展薄弱,村内产业体系不够完善,没有形成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农业产业新业态、新产品发展不足,壮村财渠道对自然资源租赁与固定资产投资依赖大,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尚未贯通。
乡村建设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优化。
村内建设管理人员趋于老龄化,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偏少,乡村治理手段趋于固化,创新能力不足,新型经营组织能力不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年轻骨干队伍单薄。
群众参与治理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没有主动参与村庄事务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作为的意识,往往认为乡村治理的责任在于村两委。村民对乡村治理的参与度低,以个人主观为导向,导致政策落地与乡村治理目标的实现出现困难,应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意识。
四、对策建议
挖掘特色资源,推动村庄产业优化升级。
围绕村庄特有的自然景观、海域滩涂等资源,结合现有的农村产业,巧用“互联网+”新型发展途径,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宣传、产品推广等活动,打响村庄知名度,拓宽产业链,推动村庄产业实现“接二连三”发展。有效利用乡贤促进会这个平台,通过村庄规划、蓝图愿景的宣讲,吸引贤资投入村庄建设,不断扎实村庄建设发展的基础。
重视人才引进,强化村庄人才队伍建设。
牢牢把握两轮“一懂两爱”村务员考录契机,鼓励村内优秀年轻毕业生返乡就业,为基层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不断优化村内人才队伍。抓牢重大节假日乡贤、优秀大学生返乡探亲机会,开展乡贤座谈会,通过优惠政策解读、乡村发展愿景阐述,鼓励吸引优秀企业家、优秀大学毕业生、优秀技术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发展,以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破解乡村产业发展瓶颈,不断提升村庄自我造血功能。
突出宣传发动,增强群众参与自治意识。
加强入户宣传,以“红色责任田”为依托,以党员示范户为先锋,广泛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村内的各项活动,提升村民的参与率,增强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在活动中让村民了解政府为民宗旨、政策惠民目标,使施政施策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