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浩男:北大硕士扎根嵩口做“乡建客”

2020-09-08 16:52:19  来源:福州新闻网

石浩男:北大硕士扎根嵩口做“乡建客”

  石浩男带小朋友了解传统建筑。受访者供图

  福州晚报记者 陈坚

  融合传统木构风格与现代元素,文创艺术空间、日式观景客房、外围休闲庭院与溪流远山相映成趣,古朴门窗巧妙地将光线引入室内……不久前,永泰嵩口老建筑黎照居修缮后正式开放,吸引不少游客“打卡”。

  全程参与修缮的是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石浩男。6年多来,他先后深度参与永泰嵩口月洲井潭街、大喜寨堡、里洋观景台等改造项目,在山水田园间寄托“诗与远方”的念想,并在嵩口安了家。

  参与嵩口古镇改造6年

  日前,记者在黎照居看到,开放式厨房、便捷的淋浴空间、齐全的多媒体设备等,令其完成一次华丽转变,释放自然舒适的“气质”。而半年前,黎照居因年久失修,许多墙体和悬梁脱落坍塌,颓败不堪。

  “我们没有改动外围结构,只是在原有基础上添砖加瓦,算是活化利用传统建筑的一个尝试。”石浩男说,改造中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在老建筑里置入现代生活的新需求,比如采光、通风、隔音、走水等。项目刚开始,师傅们一听要在墙上打洞开窗,都应声反对。在磨合中,石浩男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前期设计和画图过程中。如今改造顺利结束,石浩男还成功引导一些老工匠成立手工作坊,将产品商品化,并且和本地老建筑运营相结合,参与手艺课程。

  石浩男是重庆人,6年来他参与了嵩口古镇改造的不少项目。“目前来看,月洲井潭街、大喜寨堡、里洋观景台等空间成了大家喜欢去的场所,我很开心。”石浩男说。

  来过一趟就决定留下来

  石浩男一开始来福州,完全是机缘巧合。从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研究生毕业后,他在中国乡建院工作过。他一直希望有机会深入到乡村建设中,陪伴乡村发展。

  6年前,他在北京听说前同事、福州人谢方玲成功将自己的乡村建设愿望在福州落地生根,便在网上向她请教经验。此后,他来了一趟嵩口,于是决定在这里扎根。

  “当初决定来这里,一是这里有我发挥专业技能的空间,能够带来一些改变;二是嵩口提供了许多条件,比如住宿、办公空间、部分项目机会等;三是能够参与到运营中去,持续提升我的设计作品。”石浩男说,在嵩口,自己做的事情很有趣,所以留了下来。

  谢方玲和石浩男已在嵩口度过六个寒暑,两人志同道合,擦出爱情的火花。如今,他们已经结婚,宝宝也在嵩口诞生了。

  “我们喜欢嵩口的山水田园,也喜欢这里的生活节奏。这里的星空、稻田、市集、邻里,都给予我们一种莫名的能量。”石浩男说。

  “乡建客”梦想还有很多

  “有了这样接地气的乡村建设者,乡村振兴才有希望。”嵩口镇镇长汤炎灯感叹道,石浩男扎根嵩口,积极参与古镇保护开发建设。他对项目的设计,不是出完图纸就结束了,而是全过程服务。如果施工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他就不断修改、完善,与施工方共同探讨解决之道,做到精益求精。

  作为对乡村充满热情的建筑师,这两年石浩男尝试用所学知识在嵩口再做点事情。他发现嵩口的老厝有许多夯土元素,于是设计了专门的课程,带着亲子家庭从学习调配泥土开始,一起体验古法夯土造屋的完整过程,引导孩子们了解更多泥土知识,了解生土建筑的发展历史。

  此外,他还带孩子们了解屋顶的斗拱结构,用苔藓、枯枝、竹子、夯土小模具一步步打造“小土屋”,按照1∶50的比例做出缩小版宴魁厝(嵩口老厝),还效仿鹤形路旁的龙口厝门头和其他一些常见元素,进行搭配设计。

  如今,他在嵩口做的事情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特色乡镇的建筑景观规划、参与历史街区改造;二是研学课程的开发和执行;三是文创产品和活动的策划执行。

  “主要还是因地制宜进行创作,结合场所的一些文化元素和群众的使用需求,探讨项目的生成逻辑,进行一系列的取舍和平衡,尽量呈现比较理想的状态。”石浩男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到嵩口快乐地体验山水田园生活。作为一名“乡建客”(用创意与理想改造古镇、修建客栈的人),他觉得未来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责任编辑:钟培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