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海口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因此,要走农业现代化道路,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必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城乡发展有机联系、相互促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近几年,海口镇紧抓“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方针,分步实施、环环相扣,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打好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
生态宜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
污水有效治理方面,累计完成污水有效处理124户,新建改造三格式化粪池55户;
垃圾有效处理方面,累计配置户用干湿垃圾桶4810对,清理陈年垃圾1973吨,聘用保洁员39名;
规范农房建设方面,完成裸房整治16栋;
实施厕所革命方面,新建改造卫生水冲式公厕完工5座,拆除临搭违建、破败建筑等共4904平方米;
道路提升及环境绿化方面,完成硬化村道长度950米,硬化村道面积5700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4182平方米。
铁腕治理水生态污染,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契机,以全面推行“河长制”、湖库水系连通工程、“污水零排河”攻坚行动等为载体,大力开展全镇流域水质提升工作。
在“一村一池塘”建设项目中,海口镇已“增数量、强提升、抓示范”为工作目标,完成19个行政村“一村一池塘”建设任务,建成池塘51口。
在冬春修水利大会战中,“修沟渠”长度共13210米,其中,新建沟渠长度为1230米,斗毛渠“清淤杂”长度49510米,河道“清淤杂”长度75940米,“修沟渠”“清淤杂”实际投入劳力3382工天,投入机械288台班,总支出费用159.21万元。
同时,加快推进海口镇镇区污水应急处理设施扩容提升工作、镇区污水处理厂、龙江中下游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包等项目进度,构建完善污水处理体系,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二是抓牢服务惠民生这个总目标
群众幸福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海口镇十分重视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6300万元,完成海口中心小学30.64亩的新校区建设,已竣工验收,去年9月份已开始招生入学;
计划投入4500万元,建设海口镇元载小学二期项目,总占地47.7亩,建筑面积12800平方米,截至目前主楼已完成封顶,基础配套设施正抓紧建设中;
为提升海口的医疗卫生水平,筹资8000万元,改造提升海口中心卫生院,重建门诊大楼、医护人员宿舍楼、更换医疗设备等,目前,已完成5907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宿舍楼建设,建筑面积7800平方米的门诊大楼正在建设当中。
三是激活多元乡村经济助跑器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
借力乡贤积极为乡村经济发展“输血造势”
借助海口镇外出经商企业家多、侨领资源丰富的优势,全镇20个村居在今年春节、清明等传统节假日集中返乡的高峰期,共召开乡贤座谈会20场次,参会乡贤达931人,围绕乡村振兴、幸福院、生命公园、美丽乡村建设等提出了共计65条建议,捐款捐资高达6028.8万元,为海口镇各村经济发展注入了一剂良药。
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于“内部造血”
一方面,海口镇大力发展楼宇企业,去年新招商引进楼宇企业9家,新增税收约1.45亿元。融瀚建材、茂业百盛等项目已选址在海口镇,总投资均超亿元。去年1月~9月,在6个主要经济指标方面,海口镇有5个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向好。
另一方面,通过“同置业、壮村财”工程,立足村情,因村施策,选准“四鸡四蛋”发展模式,实现所有村级经济收入扭亏为盈,经营性收入2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4个,真正实现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
四是强化基层党组织这个引领力
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保障。
海口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引领,按照“一周一主题、一月一特色”的方式,将主题教育、调研实践和检视整改有机结合,让全体党员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
同时,运用好主题教育成果,使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激发干劲,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战斗力,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确保年终交上一份人民满意的答卷。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际实践中,海口镇总结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的发展经验。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规划,注重地域特色,坚持因地制宜,尊重文化差异,一镇一规划、一村一规划,让每个乡村都各具特色,各美其美,真正“留得住乡愁”。
二是坚持试点先行。选取牛宅村、前村村、斗垣村作为乡村振兴试点村,着力打造一批可复制易推广的典型示范村,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带动乡村整体提升。
三是坚持保障先行。海口镇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乡村振兴办公室,通过各工作小组的统筹部署,全面推进海口镇乡村振兴工作,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为争创乡村振兴排头兵提供坚实的组织机制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破解多方面的难题。当前,海口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重点要破解干部队伍、体制机制、社会参与三大难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干部队伍中还存在畏难、消极情绪
研究工作,困难摆出一大堆,总想再等一等、看一看;落实工作,经常左右为难,这也怕那也怕,唯恐给自己惹来麻烦。畏难情绪所及,自然是精神状态低迷,工作难以推进。千难万难,畏难才真难。一味地害怕困难、回避矛盾,各项工作将停滞不前,干部自己也一事无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有苦不怕苦,知难不畏难,目前各村居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工作难度大,不好抓,积极性不高。
究其原因主要受困于资金保障、技术支持及人民群众的纠纷调处,干部有待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如生命公园公墓用地,农村幸福院供养经费保障等存在困难,打击干部积极性,制约项目的建设进度。
二是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文化旅游产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从横向看需要宣传、交通、财政等多部门协作配合,从纵向看要对各村居规划开发进行统一指导和协调,但各部门各村居的联动机制还未真正形成,有时存在推诿扯皮、相互拆台的现象,资金投入、人员等保障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例如各村居乡贤促进会下设机构分工不够明确,效用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两违”巡查人力不足,多靠城管巡查难免出现疏漏等。
三是社会参与度不够高
各党组织主体责任、公民责任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党支部书记存在思想误区,忽略群众感受,导致群众参与村级集体事务少,对村上工作不了解,致使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积极性不高。
有鉴于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握好“三个关系”,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新格局,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激活“美丽”基因,夯实绿水青山底色,做亮经济发展特色,彰显地域文化本色,提升品质生活成色。
一是把握好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形成强大合力。农民群众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建设主体。只有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力量、注入强大活力,增强农民的社会参与度。同时要深入乡村开展走访调研,真正摸清农村实情,读懂农民心声,切实掌握农村所需、农业所难、农民所想,不懂农民莫谈乡村,乡村的事情一定要让农民多参与,要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增强农民的主体意识。
二是把握好规划编制与因地制宜的关系,彰显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做好科学规划,以多样化为美,突出地方特点、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保留村庄特有的民居风貌、农业景观、乡土文化,防止“千村一面”,让美丽乡村有产业、有故事、有乡愁、有品位、有回忆、有愿景。
三是把握好“硬件塑形”与“软件铸魂”的关系,丰富人文内涵。文化的活化,保护是手段,利用是方式,发展是目的。在加强硬件设施配套的同时,注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最大程度保留原有风貌、格局和肌理,力求活态重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发挥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等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重要作用,以文化人、以德化人、以礼化人,推动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