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霍口畲族乡: 扶贫“小车间” 承载“致富梦”

2020-07-07 11:48:41  来源:福州新闻网

罗源霍口畲族乡: 扶贫“小车间”  承载“致富梦”

  雷尚江在菇棚里码放菇袋。通讯员 刘其燚摄

  福州日报记者 任思言 通讯员 肖丹 刘其燚

  “现在我不仅还了政府贴息的扶贫贷款,还投入13万元到合作社,当起了股东!”日前,在罗源县霍口畲族乡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贫车间”里,雷尚江正忙着整理架子上的菌菇包。120天后,这些菌菇包就可收割第一茬香菇,给雷尚江一家带来新的希望。

  “扶贫车间”里贫困户脱了贫

  雷尚江是一名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老雷母亲患有心脏病,还做过手术,孩子年幼,家里离不开人,夫妻俩没法外出打工,一家人就靠着老雷在菇厂打点零工生活。2013年,老雷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这些年,我们也曾尝试过养猪,可是一没有技术,二没有资金,好不容易借了5万元启动资金,碰到政府启动猪场污染整治,夫妻俩只好在合作社的菇厂打零工,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收入。”老雷说。

  “好在政府对我们很关怀,2017年,乡领导来到菇厂找我们几个贫困户,建议我们用金融扶贫贷款入股到合作社,每年领取分红。乡农技站工作人员也定期给我们培训,传授种菇技术。”老雷说,他贷了5万元政府贴息贷款投入到合作社,当年一家人就脱了贫,同时他还在合作社的“扶贫车间”打工, 苦学种菇技术和管理,现在不仅还完了5万元贷款,还在合作社投入了13万元,每年能拿到4万元的分红,再加上4万多元的工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得到彻底改善。

  “扶贫车间”外务工村民返乡了

  “扶贫车间是指设在乡、村的加工车间,以解决农户尤其是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增加群众收入,最终达到脱贫目的。”乡党委书记雷邦淼介绍说。

  霍口畲族乡是罗源县重要的传统农业乡镇,近年来,该乡立足食用菌、油茶等生态农业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党员+贫困户+合作社”的“扶贫车间”新模式,致力引导塘下、东宅、岐峰、石坪洋、徐坪等村居种植生产食用菌。如今,通过食用菌扶贫小车间,乡里已吸纳建档立卡贫困户、困难农户30多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让扶贫工作由先前的“输血”方式向“造血”功能转变。

  “扶贫车间”不仅带来可观的收益,还产生集聚效应,在外的村民们纷纷回乡创业。据介绍,目前外塘下村有近半村民返乡创业,并带动周边5个村40多户菇农联合发展食用菌,种植菌袋200多万袋,实现菇农每亩纯收入5万元。

  可复制“扶贫车间”圆了村民致富梦

  目前,岐峰山水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模式逐渐在霍口乡辐射开展,全乡现有农业合作社42家,其中香菇合作社占了大半,从事相关工作的农户有200多户,预计今年产量将达550万袋。

  “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霍口乡立足各村实际,发展现代农业种植,如,在高海拔地区种植黄桃,低海拔地区发展油茶、苎麻种植,香岭村种植特有的紫竹,福湖村种植板栗、花卉等。”雷邦淼说。村民们生产积极性建立起来了,乡里更是为村民们提供“保姆式”服务,聘请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专家为技术指导,开展培训班进行授课现场指导,还对接电商平台及线下福州南通农贸市场与海外市场,打通了销售最后一公里。

  据介绍,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合作社因资金短缺问题一度陷入停滞状态,了解情况后,县农信联合信用社,为全乡食用菌企业、农户推出畲情贷、政银担等优惠金融贷款政策,预授信金额1亿多元,向全乡1138名农户发放贷款5564.4万元。

【责任编辑: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