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源斌溪村“比武大会”热起来
溪流穿村而过,景色优美。
福州晚报记者 雷岩平 邱泉盛 郑瑞洋/文 见习记者 林双伟/摄
“文武河畔哟,好家园;绿水西流哟,谷幽兰……”站在罗源县飞竹镇斌溪村的月爿(pán)山上,余朝申凝视着文武溪,难掩激动之情,唱起了斌溪村歌,准备大干一场。
从辉煌的状元村,到落寞的空巢村,这个千年古村如今又热闹起来。因为,这里来了一群“田秀才”“乡创客”“土专家”——难忘乡愁的余朝申等30多名返乡乡贤、寻找“诗与远方”的赵红梅等20多名年轻创客、“结庐在人境”的根雕艺术家林兴坦,同台竞技,各显其能,展开一场乡村振兴的“比武大会”。
余朝申回乡投资,办起了月爿山庄园。
困境
昔日的“状元村”成落寞“空巢村”
近日,记者从市区驱车两个多小时,一路兜兜转转,来到了藏在大山深处的斌溪村。枕青山,倚竹海,一条80米宽的溪流穿村而过,蜿蜒向西。南岸新房林立,北岸黛瓦白墙,形成“两条廊桥连古今,文武溪中流河畔”的独特景观。
据记载,余氏先祖1000多年前开始居于溪之北岸,因崇尚文化,此处称为文溪。明代,另一族人迁居溪之南岸,兴习武之风,此处称为武溪。之后,两处合并为斌溪村。
“斌溪村最大的特色在于五色文化。”《斌溪村志》主编余武辉娓娓道来:绿色——生态之乡,村内青山含黛、碧水如练,是福州市级生态村;红色——革命之乡,斌溪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曾是闽东游击队的物资中转站;蓝色——重教之乡,斌溪崇文尚武,余氏先祖及后人创造了“一元二相三尚书七十进士”的辉煌;墨色——书画之乡,历史上有过“一门三画家”;花色——汉畲之乡,汉畲联姻文化成为独特风景。
“斌溪村是福州‘二水源’保护区,也是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斌溪村支书余根钦说,可在几年前,斌溪“藏在深闺人未识”。
“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我们老人,一年到头村里静悄悄的,只有春节才会热闹。”75岁脱贫户余天光说。
“全村1700多人,平时只有300多人,这里成了空巢村。而且,田地荒芜、环境脏乱,游客也不来。”余根钦说,斌溪再不振兴,就要彻底落寞了。